节日概述:
小年(xiao nian),中国传统节日,也称“交年节”“灶神节”“祭灶节”“小年下”“小年节”等。中国幅员辽阔,南北各地风俗有较大差异,由于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四,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三,江浙沪地区把“腊月二十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南京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云南部分地区小年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个别地区小年是除夕。“过小年”是汉族、满族、蒙古族等民族的传统习俗。
小年起源于古人对火的崇拜,属于祭祀节日。先秦時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秦汉時期,中国就开始祭祀灶神;魏晋以后,灶神有了姓名;宋代祭灶较为隆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老式土灶逐渐消失,祭灶仪式逐渐没落,人们对灶君的信仰减弱。但是过“小年”的传统被保留了下来,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习俗。民间供奉的灶神,是一对老夫妇并坐,或是一男两女并坐,就是灶君和灶君夫人的画像。一般贴在锅灶墙上。
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通常被视为忙年的开始,在這一天人们要剪窗花、扫尘土、理发、洗浴、吃灶糖、煮汤圆等。小年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过年,表达了人们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是中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
节日名称
历史渊源
关于小年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载:“腊明日更新,谓之小岁,进酒尊长,修贺君师。”
民间祭灶
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如《释名》中说:“灶。造也,创食物也。”《论语》中说:“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辞海》对“灶君”一词,有這样一段记录:《庄子·达生》灶有髻。司马彪注释:“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抱朴子·微旨》: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告白人罪状。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
民间供奉的灶神,是一对老夫妇并坐,或是一男两女并坐,就是灶君和灶君夫人的画像。一般贴在锅…
详细内容 »节日日期
中国幅员辽阔,南北各地风俗有较大差异,由于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在民间,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说法,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过小年。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沿湖、海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大多在腊月二十五。[表格内容,请查阅详细]_-地区-日期-俗称-简介_/南方/腊月二十四/传统小年/南方大部分地区小年在腊月二十四。早在晋周处的《风土记》以及宋代范成大的《祭灶词》等均有“腊…详细内容 »
历史沿革
先秦時期
小年起源于古人对火的崇拜,属于祭祀节日。夏朝時,灶王爷就已经成为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西周時期,各种礼仪制度逐渐规范化。周朝的“五祀”祭拜時间是“春祀户,夏祀灶,六月祀中溜,秋祀门,冬祭井”。《礼记·月令》中也有记载:“孟夏之月……其祀灶,祭先肺”。先秦時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
秦汉時期
秦汉時期,中国就开始祭祀灶神。东汉時,灶神地位提高,成为降福消灾、保佑平安的一家之主,而它的身份则由“帝”转化为“平民”。這時,开始出现灶神向天帝报告民间情况的传说,《淮南子·万毕术》:“灶神晦日归天,白人罪。”意为灶神每月三十日(晦日)要上天向天帝…
详细内容 »节日风俗
综述
“过小年”不仅是汉族的习俗,满族、蒙古族等一些少数民族也过這个节日。汉族、满族在這一天“送灶王爷上天”,而蒙古族這一天则是“送火神”。打扫房舍、宰杀年猪、张贴对联是汉族、满族“过小年”的民俗传统,而蒙古族则在這一天布置蒙古包内外,给骏马备新鞍、扎红缨,把放上哈达的牛羊送给亲朋好友。
节日活动
祭灶王
小年這天,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時,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時,还…详细内容 »
文化作品
综述
关于小年的文化作品包括诗歌、小说、戏曲等多种形式。這些作品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将小年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传递给人们。明代诗人于谦在《腊月二十四夜口号》中写道:“金炉银烛夜生春,爆竹声催节候新。自笑中年强随俗,买饧裂纸祀厨神。”老舍在《北京的春节》中写道:“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
文学作品
[表格内容,请查阅详细]古诗词_-作者-朝代-作品名称_/吕蒙正/宋代/《祭灶诗》_/陆游/宋代/《祭灶与邻曲散福》_/陈藻/宋代/《平江腊月二十五夜作》_/戴复古/宋代…
详细内容 »节日传说
张灶王
古代有一名叫张灶王的泥水匠,因其高超的垒灶技艺而远近闻名。他不仅擅长技艺,更善于调解邻里纠纷,备受尊敬。在他去世后,家中的混乱和纷争使得他的画师弟弟想出了用“显灵”的方式来震慑子女和侄媳,以恢复家中的安宁。這个故事随后传开,家家户户开始在灶台上贴灶王像,形成了祭灶的习俗。這种风俗后来被列入皇宫的祭典,流传下来。
大年与小年
很久以前,大年与小年两位神仙对立。大年善良,撒下面粉给人们充饥;小年邪恶,将面粉变为雪籽,使人们受冻。小年化身为猛兽吃人,吃饱后睡360天,醒来再吃。人们求大年主持公道,最终两神同归于尽。人们将大年挂在树上,每360天…
详细内容 »节日意义
小年是进入春节全民庆祝活动的一个重要节點,到了小年這一天,舂米磨面、杀猪宰羊、缝制新衣、准备祭品,一切都要准备妥当。這才能让“灶神”上天汇报,一家人祈祷新的一年万事如意。
小年是大年的前奏,小年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精神意蕴。小年的习俗可以被看作“年”文化的一部分,小年提前烘托了春节的气氛,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是中华民族悠久民俗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灶神信仰是民间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人们赋予灶君“司命”的职责,通过一送一迎的神圣祭祀仪式,教育主灶之人和家人不要铺张浪费,要勤俭持家,从而达到弘扬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