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节日大全 > 小年 > 小年的历史沿革

小年的历史沿革

中国传统节日

先秦時期

小年起源于古人对火的崇拜,属于祭祀节日。夏朝時,灶王爷就已经成为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西周時期,各种礼仪制度逐渐规范化。周朝的“五祀”祭拜時间是“春祀户,夏祀灶,六月祀中溜,秋祀门,冬祭井”。《礼记·月令》中也有记载:“孟夏之月……其祀灶,祭先肺”。先秦時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

秦汉時期

秦汉時期,中国就开始祭祀灶神。东汉時,灶神地位提高,成为降福消灾、保佑平安的一家之主,而它的身份则由“帝”转化为“平民”。這時,开始出现灶神向天帝报告民间情况的传说,《淮南子·万毕术》:“灶神晦日归天,白人罪。”意为灶神每月三十日(晦日)要上天向天帝述说人之短处。《后汉书·阴识传》:“宣帝時,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祀后,暴至巨富。”此后,祭灶之举逐渐蔚成风气。后灶神由每月晦日上天改为每年小年上天,這是由于人们不便于频繁祭灶的缘故。

魏晋南北朝時期

魏晋以后,灶神有了姓名。西晋周处《风土记》记载:“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事,故先一日祀之。”

隋唐五代時期

隋朝杜台卿《玉烛宝典》称,“灶神,姓苏,名利,妇名搏颊”。唐代,祭灶较为简单,罗隐《送灶》:“一盏清茶一缕烟,灶君皇帝上青天。”李贤注引《杂五行书》又称,“灶神名禅,字子郭,衣黄衣,披发,从灶中出”。

宋辽西夏金時期

宋代,则较为隆重,据《东京梦华录》载:“二十四日交年,都人至夜请僧道看经,备果酒送神,烧合家替代钱纸。帖灶马于灶上,以酒糟涂抹灶门,谓之醉司命。夜于床底點灯,谓之照虚耗。”此外,是月还要供胶牙糖,即灶糖,以黏灶神之口,使之不能说坏话;小年将灶神送走后,腊月三十日要“接灶”。范成大《祭灶词》:“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清代

清代前期和中期,祭灶一直是腊月二十四;清雍正年间开始,帝王家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百姓上行下效也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后逐渐改为改为“官三民四船家五”。《敬灶全书》称:灶君姓张,名单,字子郭,男神。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育普及和城市化进程加速,老式土灶逐渐消失,祭灶仪式逐渐没落,人们对灶君的信仰减弱。但是过“小年”的传统被保留了下来,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习俗。
小年的历史沿革

» 返回小年目录

黄历列表 农历黄历大全 吉日大全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