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概念
清明节,又叫扫墓节、踏青节、三月节等,時间在农历春分后第15日,公历4月5日前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祭祖节日。“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与干支時间以及八卦是联系在一起,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二十四节气”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指导作用,同時还影响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在早期观象授時時代,依据斗转星移定岁時,斗柄顺時针旋转一圈,谓之一岁(摄提)。天维建元,从寅开始,如《淮南子·天文训》收录:“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在传统文化中,寅位是后天八卦的“艮位”,是岁终岁首交结的方位,代表终…详细内容 »
历史沿革
节气起源
古代時期,清明节只是一个提醒农民进行春耕春种的节气。《淮南子·天文训》记:“春分后十五日,北斗星柄指向乙位,则清明风至。”《岁時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時,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季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按《国语》曰,時有八风,历独指清明风,为三月节。此风属巽故也。万物齐乎巽,物至此時皆以洁齐而清明矣。”“八风”即八方来风,古代历书所说的“清明风”是来自东南方,东南方即《周易》所说的巽方。《周易》又有万物“齐乎巽”之语,“齐”即“洁齐”之意,农历三月一…详细内容 »节日习俗
习俗
扫墓
扫墓祭祖是清明的重要内容之一。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時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据考古发掘,广东英德青塘遗址发现了万年前的墓葬,经加速器质谱(ams)测定,年代距今13500年左右,時代为旧石器時代晚期,是中国年代最早的可确认葬式的墓葬,表明距今1万多年前,岭南古人已具有明确的有意识墓葬行为和礼俗观念。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全国各地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差异。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详细内容 »
各地特色
国内
广东
在广东,清明扫墓,称为扫山、拜山、拜清。清明時节广东地区已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广东人过节的主要礼俗主题;因利趁便,拜山之余一家老少亦在山乡野间踏青游玩一番。广东人对宗庙、祖先非常重视,对于宗庙、祠堂、祖墓的祭祀,历来被看作头等要事。每逢清明,不管是在海外的,还是离家乡不远的,都要赶回老家,同父老乡亲一起拜祭祖先,清明也成为合家团聚的日子。
广东有“行清”与“踏青”的习俗。“行清”与“踏青”不同,踏青是郊游、亲近自然,行清则是一家或一族人约定時间齐去扫山。每…详细内容 »
文化作品
文学作品
[表格内容,请查阅详细]_-朝代-作者-篇名-全文-作者-篇名-全文_/唐/杜牧/《清明》/清明時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宋之问/《途中寒食》/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_/张继/《闾门即事》/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_/顾非熊/《长安清明言怀》/明時帝里遇清明,还…详细内容 »
节日传说
故事传说
提到“清明”、“寒食”,人们往往提及介子推。事实上,在中国,一般都是先有节俗,后有传说。传说“清明”、“寒食”是春秋時期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而设,晋文公将介子推在大火烧绵山死了這一天定为“寒食节”,又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晋文公所在的曲沃一带,寒食节已经春意盎然,而纬度更高的地方,春天还未到来。寒食节最重要的就是断火,因为不能用火,所以人们只能吃冷饭。在文献作品中,确有介子推其人的记载,但在《左传》、《史记》等史书的记载中,并没有介子推被焚山而死的情节。并且,寒食节起源于纪念介子推,這一说法最早也要…详细内容 »节日影响
社会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文化和旅游部获得“清明节”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清明节项目保护单位文化和旅游部评估合格。文化
清明节能够满足人们怀念离世亲人的情感需要,同時密切了人际关系,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建设和弘扬。清明节俗的兴盛,宣扬了中国传统中的孝道伦理,强调了亲人间的感情联系,从一个特定的角度促进了社会上人文精神的建设和弘扬。弘扬包…详细内容 »节假日安排
[表格内容,请查阅详细]_/2020年/4月4日(星期六)至6日(星期一)放假调休,共3天。_/2021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1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20〕27号)2021年清明节:4月3日至5日放假调休,共3天。_/2022年/2021年10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2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发布,2022年清明节:4月3日至5日放假调休,共3天。4月2日(星期六)上班。_/2023年/2022年12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3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发布,2023年清明节:4月5日放假,共1天。_/2024年/…详细内容 »
文化延伸
节气涵义
清明节气點:斗指乙;太阳黄经为15°;于公历4月04-06日交节。“二十四节气”最初便是以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来确定,斗柄从“寅位”开始,然后顺時针旋转,当斗柄指向“乙位”時,天象进入清明节气。汉代至清初采用“平均時间法”划分节气,将冬至与下一个冬至之间分割为24段(每段15日),以冬至日为“二十四节气”的起點;清明节气从冬至日算起,即在冬至后第105天。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来自于三百多年前订立的“定气法”(1645年起沿用至今),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来确定,当太阳黄经达15°時,为清明交节點。…详细内容 »
社会评论
慎终追远、思亲怀故,這份深厚的情感早已深深植根于每个中国人的心中。祭扫,不仅是清明节的重要仪式,更是我们缅怀先人的传统方式。从昔日的“烧纸钱、送元宝、放鞭炮”的传统习俗,到如今“鲜花寄意、丝带传情、網络追思、時空传书”的绿色祭扫新风尚,人们的文明意识在不断提升,全社会的文明氛围也日益浓厚。清明祭扫,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内涵,都是表达对亲人的感念与尊敬。因此,选择何种祭扫方式,已不仅仅是个人的简单行为,而应当用更为广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来看待。若人人固执于旧俗,认为“烧纸钱、放鞭炮”只是个人之事,与他人和社会无关,那么环境污染、火灾隐患、铺张浪费等种种问题必将随之而来,对…详细内容 »
相关争议
清明节可以互祝快乐吗
清明节可以互祝快乐吗?有观點认为:不可以。清明节的主要活动祭祖、扫墓庄重、肃穆。同時,這两者与死亡、鬼神有关,“快乐”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坦言,清明是可以说“清明节快乐”的,這样的说法其实已延续很长時间;相较而言,“不能说清明节快乐”,是近两年才冒出的说法。之所以有争议,是因为人们对清明节的内涵了解不够深。高巍分析,清明节是春季最重要的节日,主题内容十分丰富。清明节的主题不只是扫墓,更重要的是把扫墓和踏青相结合。当大家去祝福快乐的時候,恰恰也代表着大家有战胜悲伤、困难的勇气,這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详细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