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终追远、思亲怀故,這份深厚的情感早已深深植根于每个中国人的心中。祭扫,不仅是清明节的重要仪式,更是我们缅怀先人的传统方式。从昔日的“烧纸钱、送元宝、放鞭炮”的传统习俗,到如今“鲜花寄意、丝带传情、網络追思、時空传书”的绿色祭扫新风尚,人们的文明意识在不断提升,全社会的文明氛围也日益浓厚。清明祭扫,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内涵,都是表达对亲人的感念与尊敬。因此,选择何种祭扫方式,已不仅仅是个人的简单行为,而应当用更为广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来看待。若人人固执于旧俗,认为“烧纸钱、放鞭炮”只是个人之事,与他人和社会无关,那么环境污染、火灾隐患、铺张浪费等种种问题必将随之而来,对个体和社会皆无裨益。(《岳阳日报》评)
让清明节回归“清洁而明净”,提倡文明、健康、环保、回归自然的祭扫方式,体现着中国人追随现代文明的决心和勇气。基于此,广大市民应优先选择敬献鲜花、植树绿化、踏青遥祭、網络祭祀等低碳环保的祭扫方式。同時,应自觉抵制焚烧纸钱、冥币、燃放鞭炮等不文明行为,并避免使用塑料花等不易降解的祭祀用品。尤其是倡导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引领群众自觉参与文明低碳祭扫,深入倡导“丧事简办、生态安葬、居家怀念、網络祭扫、鲜花祭扫”等殡葬文明新风尚,自觉革除丧葬陋习,既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也是移风易俗、端正社会风气的重要内容。(红網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