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民族文化 > 民族风情 > 瑶族蝴蝶歌

瑶族蝴蝶歌

概述:

多声部民歌(瑶族蝴蝶歌),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瑶族蝴蝶歌是富川瑶族的标志性民歌,大致形成于明朝。瑶族蝴蝶歌用汉语方言土语“梧州话”演唱,内容以情歌为主,因为在歌的衬字衬词中常出现“蝴的蝶”字样,由此得名“蝴蝶歌”。瑶族蝴蝶歌采用二男或二女的同声二重唱形式演唱,同起同收,分为短蝴蝶歌和长蝴蝶歌两类。蝴蝶歌为五声调式,其中多宫、商、徵、羽调,歌腔中频繁出现衬词,“的”字应用尤多,几乎每字必衬,使歌曲显得热烈活泼。其和声音程具有富川瑶族音乐艺术独有的特点,以大小三度为主,但经常出现长时值的大二度音程,然后解决到同度。蝴蝶歌的代表性作品主要有《情郎下海我下海》《流水欢歌迎客来》等。

2008年6月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申报的多声部民歌(瑶族蝴蝶歌)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ⅱ-30。

瑶族蝴蝶歌

瑶族蝴蝶歌的一首歌分为四句,歌词多为七言。歌手有时为了强调自己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常常在第三句之后扩充一个五字句,歌词的重复有强调作者观点的作用。瑶族蝴蝶歌因为歌词的长短不同又分为两类,一类是短“蝴蝶歌”,另一类是长“蝴蝶歌”。短“蝴蝶歌”通常是四句词为一首,除第三句常加有衬词、衬句之外,其余三句均为七言,且押脚韵。长“蝴蝶歌”其歌词较长,是在短“蝴蝶歌”的基础上创作发展而来的,歌手可根据自身的需要在每首歌的第三句任意加长,使其形成长跺句,故又称为“双飞蝴蝶歌”。长“蝴蝶歌”因其非常适合用来练歌,以达到锻炼歌手气息、口舌以及声部的目的,又被歌者称为“歌母”。因此“蝴蝶歌”的歌词不仅有即兴创作的抒情类,还有趣味性的短“蝴蝶歌”体现瑶族人民的才情与生活趣味,还有经修改便于练习的长“蝴蝶歌”,体现出瑶族人们的教学智慧和对“蝴蝶歌”的热爱。

瑶族蝴蝶歌声部结构严谨,曲调欢快优美,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民族民间多声部音乐已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具有重要的艺术欣赏和研究价值。可以说,蝴蝶歌是瑶族文化多源性的象征,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

社会影响

重要活动

2019年7月22日,以“乡音·乡情·乡愁”为主题的2019中国原生民歌节在云南开幕,来自富川瑶族自治县的原生民歌代表演唱了瑶族蝴蝶歌《流水欢歌迎客来》。

瑶族蝴蝶歌的雏形,是封建时期青年男女间谈情说爱的一种方式,由于受封建礼教的约束,用演唱的形式来表达爱意是含蓄理想的方法。渐渐地,田间地头、山涧溪旁到处流传的优美旋律成为瑶族同胞争相吟唱的一种时尚,歌词也不仅仅局限于情歌模式,劳动、生活、劝诫、励志........灵活多样的表述赋予了瑶族蝴蝶歌广为流传的根基。

瑶族蝴蝶歌——哭嫁

瑶族蝴蝶歌有高、低两个声部,是二声部民歌,主要旋律是高音声部。其低音声部则多是高声部中的旋律衍生,高声部与低声部同生同终。两个声部不仅保持大致的节奏,各句的起落音也大体一致。所以就要求在演唱的过程中,要注重二声部的配合,以合为主。

瑶族蝴蝶歌已融入瑶民的日常生活,歌词内容也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论是在瑶民的日常生产劳动中,还是他们民俗生活中的恋爱婚娶、家庭聚会以及探亲访友等方面都在传唱。在瑶族的民俗活动中,如祭祀、迁徙、婚丧嫁娶、迎宾送客以及身边日常琐事等,都可用“蝴蝶歌”的形式来表达、传唱。

演唱特色

瑶族蝴蝶歌由于其节奏欢快自由,歌曲结构也多以合为主,便于传颂,所以其整体的音域不是很高。没有四度以上的大跳,瑶族蝴蝶歌的旋律均在五度音程之内。演唱者也因此大多不会运用过多的技巧,都用真声来演唱,这就使得瑶族蝴蝶歌容易上口。

演唱瑶族蝴蝶歌时要注意对于气息的训练,演唱歌曲都要腹部用力,这样可以保持气息的连贯与平稳。瑶族蝴蝶歌的旋律是连贯的,因此,在演唱的过程中不能够随意换气。每一乐段表达着一种完整的思想,要求演唱者的气息也要连贯绵长。

音乐特色

瑶族蝴蝶歌的旋律轻快活泼、自由,它不会拘泥于节奏、节拍,形式多变。加上歌曲演唱效果会因为演唱者的不同而有所改变,会经常使歌曲在不同的拍子中变换,这体现了瑶族蝴蝶歌的节奏、节拍自由多样。

传承状况

随着传统民间节日文化的淡化,演唱蝴蝶歌的机会日益减少,加之一些优秀的民间歌手年事已高,瑶族蝴蝶歌演唱后继无人,亟待保护和传承。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项目保护单位富川瑶族自治县文化馆评估合格。

瑶族蝴蝶歌不光节奏自由多样,其结构也灵活多变。瑶族蝴蝶歌的歌词大多为四言七句,是整齐的句式,在有些情况下歌词并不会如此严整,因此有些歌词也会超过四句。就音乐结构来看,瑶族蝴蝶歌属于支声式,即指从单声音乐演变出来的,各种旋律的多声部音乐形式。支声式音乐结构中包含着丰富的音律节奏,是瑶族多声部音乐的主要形式。

2020年5月,在金秀瑶族自治县成立68周年及“六一”国际儿童节之前,以瑶族蝴蝶歌为曲风的原创歌曲《瑶山筑梦》在全国各大音乐平台和视频网站发行。

基本特征

歌词特色

瑶族蝴蝶歌属于瑶族二声部民歌,是用当地的一种汉语方言“梧州话”演唱,演唱内容多以情歌为主。歌者通过演唱“蝴蝶歌”来抒情表意,故其歌词的内容表达了歌者对拥有甜蜜爱情和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亦表达歌者对所处时代、社会环境以及人和事的认同与赞颂。瑶族蝴蝶歌拥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不仅有柔丽的节奏,且曲调抑扬顿挫,歌声悦耳动听。瑶族蝴蝶歌的种类奇多,分为爱情歌、婚姻歌、农事季节歌以及劳动歌等。

瑶族蝴蝶歌发展到鼎盛期,每逢节庆婚典、劳动闲暇之时,主人家就会大摆歌堂,广邀八方“蝴蝶歌"高手,男女分队一展歌喉,在一唱一和中,对手针尖麦芒,往往通宵达旦地唱上几天几夜也难分高下,按现代的说法,就叫擂台对决。于是,娱乐提神、私订终身、增进友谊、化解矛盾........很多人间趣事就伴随着瑶家的“蝴蝶歌”成为佳话。

瑶族蝴蝶歌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富川瑶族自治县文化馆获得“多声部民歌(瑶族蝴蝶歌)”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瑶族蝴蝶歌绚丽多彩,瑶族儿女将本民族的文化、历史以及自己的情感都记于歌中,是民族文化多元化的象征。其歌词内容涉及范围广,涉及祭祀、迁徙、传情、记史及叙事等,是瑶族儿女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悟。他们通过唱歌来表达情感,以歌言志,以歌授教,对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文明礼仪及民族情感等都有着重要影响。

瑶族蝴蝶歌的情歌部分却不经常是男女对唱,大部分是由相同性别的歌手组成的二重唱。如男声二重唱、女声二重唱或是两男两女组成的男女对唱。瑶族蝴蝶歌讲究合音,所以演唱时要求演唱者们要同起同收。因此,演唱瑶族蝴蝶歌的演唱者们必须具备默契。并且由于瑶族蝴蝶歌的两个声部节奏相似,衬词也丰富多变,所以演唱者们必须吐字迅速准确且清晰。

历史渊源

历史悠久的瑶族蝴蝶歌是富川瑶族的标志性民歌,大致形成于明朝,主要流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的白沙镇、莲山镇、柳家乡、古城镇等地。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