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活动
不给糖就捣乱
“不给糖就捣乱”(trick or treat)這一风俗是数种传统风俗与现代生活的混合产物,其最早可能与凯尔特人会在门口放置食物款待鬼怪,以期保佑新的一年不受鬼怪侵扰有关。而中世纪欧洲基督教的万灵节风俗中,基督教徒亦会走街串巷,乞讨由面包和葡萄干做成的“灵魂饼”(soul cake)。施舍人通过给予饼干,以此保佑和祝福死去的亲属,让他们的亡灵早日进入天堂。后来,随着欧洲中世纪大瘟疫流行,人们穿上变装服挨家挨户表演,主人通过给表演者啤酒和小吃作为礼物,以此庇佑自己免遭厄运。
当代万圣节,“不给糖果就捣蛋”多在儿童中流行。他们会在夜晚穿好变装服,戴着面具,背着“不给糖果就捣蛋”的口袋,成群结队来到邻居的门口,大喊“不给糖果就捣蛋”的口号。此時主人往往会开门接待,将事先准备的一些糖果放到孩子们的口袋里。如果有人家不进行招待,儿童们则会以各式各样的恶作剧回报他们。
变装游行
除儿童变装进行“不给糖就捣乱”活动外,青少年以上群体亦会在万圣节变装与怪诞恐怖相关的形象,如吸血鬼、鬼魂、骷髅等。随着時代发展,发展至以小说、现实名人、游戏、动漫等人物为原型进行变装。
在流行万圣节的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则会举行相关的变装舞会或游行活动。其中较为著名的游行活动,如美国纽约自1973年开始举行的万圣节大游行,伦敦德里的万圣节庆典等。
宗教仪式
天主教信仰为主流的国家,万圣节仍是较为庄严肃穆的宗教节日。10月31日,天主教教徒会前往教堂或在家中进行守夜(vigil)礼拜。礼拜结束后,再进行相应的庆祝和娱乐活动。此外,教徒们会前往墓地,为故人坟墓摆放鲜花和蜡烛,以此祭奠故人。
咬苹果
咬苹果這一游戏的起源可追溯至罗马统治凯尔特人领地時期,后来融入至爱尔兰、英格兰等国家的万圣节习俗中。在爱尔兰,這一游戏是将苹果改在装满水的木桶里或用一根绳子吊起来,参与者不可用手,需要直接用嘴咬到苹果,咬到的人为获胜者。而在英格兰,最先咬到苹果的人,预示其会是来年运气最好或最先结婚的人。
爱情占卜
在爱尔兰和英格兰的万圣节活动中,有几项传统活动与预测婚姻和爱情有关。人们会将苹果皮削成长条,在头上转三圈后顺左肩滑下,果皮落地的形状即是所爱的人的名字;男性会通过撒大麻子来预测增加的爱情,女性则在天黑后将一团纺线扔到窗外,若有人抓住线的另一头喊出自己的名字,他们就可以结为夫妇。另外,还有往嘴里塞燕麦片外出,听到的第一个异性名字就是其爱人的名字;往火堆丢三个坚果以预测喜欢自己的异性等活动。
除了占卜活动外,人们还会在万圣节前夜在食物中藏入物品以预测婚姻及前途。例如:在土豆泥中放入戒指、硬币、顶针之类的物品进行搅拌。用餐時,若有人吃到戒指,就意味着他来年会喜结良缘;吃到硬币,则意味着他来年发大财;吃到顶针,则代表他可能一辈子都无法结婚等。节日食物
除了基督教国家会享用由面包和葡萄干做成的“灵魂饼”外,由于万圣节临近苹果的丰收期,故而以苹果为原料制作的太妃糖苹果(toffee apples)是节日上的一种传统食品。该食物做法是把苹果插上竹签,然后手持竹签把苹果放在太妃糖浆中转动,有時会再粘上果仁。从前,各家各户会自制太妃糖苹果送给小孩。而在当代,商家亦会随节日推出相关的太妃苹果糖产品。
除太妃糖苹果外,以南瓜为原料制作的南瓜派也是万圣节的节庆食品。在美国南方,南瓜派是深秋到初冬的传统家常點心,故而在万圣节而作为节日食品享受。此外,烘干的南瓜子也常被当作万圣节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