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对外发布的《2023年“双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显示,我国消费市场持续回暖,消费者需求趋于多元化、个性化。今年的“双11”,比拼“价格力”是商家营销主旋律,追求“性价比”成为居民消费新趋势。然而,消费维权的问题仍然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點,维权问题主要集中在直播带货乱象、商品质量问题、手機软件广告不良体验、促销价格争议等方面。
中消协利用互联網舆情监测系统对10月20日至11月16日的相关消费维权情况进行了網络大数据舆情分析。结果显示,消费者反馈整体趋于正向,直播和低价成为今年“双11”消费维权热议话题,除优惠价格争议、假冒伪劣、售后服务差等老问题外,价格垄断、软件开屏广告等也给消费者带来不好的消费体验。《报告》披露的维权事例显示,“直播带货”中的靠审丑发迹的主播正引起更多人反感。“直播带货”涉及的商品质量“假冒伪劣”问题也不容忽视。中消协监测数据显示,“商品质量”相关的负面信息达87万余条,占吐槽类信息的26.68%。這些负面信息量集中在“双11”初期,10月25日达到峰值,为5.56万条。
“双11”期间,“促销价格争议”這样的老问题仍然是消费投诉的焦點,主要反映的问题为商家、平台随意变更优惠政策、突发降价、不保价、诱导消费者取消订单等。比如近日舆论高度关注的“iphone15‘双11’最后两小時降价”的事件,让不少“双11”活动前期购买iphone15的消费者觉得被“价格背刺”了。《报告》披露,有关“促销价格争议”的负面信息有6.38万条,占吐槽类信息的1.96%,日均2277条,总体趋势波动上升,10月31日、11月10日、11月13日吐槽集中出现,其中11月10日信息量最高,为463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