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节日大全 > 寒食节 > 寒食节的发展历程

寒食节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节日
寒食节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那个時期人类对火的崇拜。古人的生活离不开火,但是火又会给人类造成灾害,于是古人便认为火是神灵,要祀火。各家所祀之火,每年又要止熄一次,然后再重新燃起新火,称为改火。每当仲春時节大火昏见东方之時,被认为是新年的开始,并有一套隆重的祭祀仪式。仪式之一便是熄灭掉全部旧火(禁火),代之以重新钻燧取出的新火(改火)。改火時,要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将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烧,称为人牺。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后来的禁火节。旧火与新火交替之际,必须准备出足够的熟食以备食用,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時记》中记载的“造饧、大麦粥……斗鸡,镂鸡子,斗鸡子”。
春秋時期,寒食节从小范围流行。寒食与介子推产生关联,禁火节转化为寒食节,用以纪念介子推。汉時,山西民间要禁火一个月表示纪念。三国時期,魏武帝曹操曾下令取消這个习俗。《阴罚令》中有這样的话,“闻太原、上党、雁门冬至后百五日皆绝火寒食,云为子推”,“令到人不得寒食。犯者,家长半岁刑,主吏百日刑,令长夺一月俸”。三国归晋以后,纪念介子推的禁火寒食习俗又恢复起来。同時,把寒食节纪念介子推的说法推而广之,扩展到了中国各地,于是寒食节成了全国性的节日,寒食节禁火寒食成了汉民族的共同风俗习惯。
唐代统治者重视寒食节,寒食节增添了皇家色彩。唐开元年间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举国休3日,再到大历十二年二月十五日,朝廷颁布法令,“自今以后,寒食同清明,休假五日”,寒食节成为华夏民族重要的节日。到了唐贞元六年,寒食连同清明的假期已经延长至7天。除了休假,宫廷内还会举行寒食内宴。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由于和清明节相近,从唐代起就将寒食节、清明节合二为一。
自唐朝起,寒食与清明相结合,這导致了后来清明节的反客为主。
宋朝沿袭唐朝寒食禁火风俗,将寒食节视为与冬至、元旦并重的“三大节”之一。宋朝规定寒食七日假期,节日活动更加丰富。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东京汴梁清明時节,从郊外到城里“花光满路、箫鼓喧天”的盛况和宋代清明上坟、探亲、游春、宴会、大商店搭彩牌坊等各种风俗特征。
元代寒食节的节日内涵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更为娱乐化的节日娱乐主题活动。
清代清明节在時间、地點、规模、礼仪等诸多方面都逐渐形成了定制。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两日之后;汤氏改革后,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一日之前。寒食节和清明节逐渐融并,进而被清明节取代,节俗也多被吸纳为清明节的活动内容,如寒食的标志性节俗吃冷食等,成了有着祭祖、踏青、吃寒食等众多寒食节习俗的清明节。
现代24节气的定法沿袭汤氏,因此寒食节就在清明节前一天。新中国成立后,很多地区把寒食节与清明节等同了起来,在同一天过。但是,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少数地方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時至今日,寒食节已被很多人淡忘。
寒食节的发展历程

» 返回寒食节目录

黄历列表 农历黄历大全 吉日大全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