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客家亲情方言
树大开花,子大分家:在家庭中,儿子长大成人特别是娶了媳妇后,肯定就要按儿子的多少分成几个小家来过日子的。在养育她人的子或女中费尽好大心血和劳累,所以就有养母比生母还要大的说法。夫妻生下的子女对母亲娘家的子女属二代表兄弟、表姐妹的关系,亲情就淡一些了,而到了孙辈这第三代时阿婆娘家(舅公舅婆家)的孙辈的亲情关系就很一般化,没那么亲热。旧时有些男子早些时间娶的妻子叫“大婆”,较后时间娶的叫“小婆”,“大婆”的妹家就叫“驳脚”。
生母天柬(一样)大,养母大过天:旧时客家农村有些妇女把自己生的儿子(或女儿)给别人家养育的,直到子(或女)长大成人,这个家中的妇女就叫养母。
一代亲,二代表,三代闲了了:客家农村家庭的亲友中,夫妻对妻子娘家父母最亲。
手盘手背都系肉:做爷爷奶奶的,对待外孙和外孙女要像对待孙子和孙女一个样。
满子唔(不)接,雷公都会“劈”:在客家方言中,“满子”即是最小的儿子。
老婆唔锡(爱)锡迈(谁)人:做丈夫的特别要关心妻子,永远把妻子作为心上的人,各方面都要关爱。
小婆生子大婆个(的),大婆生子小婆么(没有)份:旧时农村里的男子有些是会娶小老婆的,那么小老婆生的儿子在当时的说法在如同大老婆的儿子一样,但是,大老婆生的儿子,小老婆便没有份儿。但是,日子长久了,也就不稳定了,很长时间才去一次,有些甚至不再往来了。对于这种不孝之举,大家都不能忍受,小儿子也会遭雷公“劈”的。这里也告诫作为小儿子的在分家时不能不接受父母一起过日子的态度。兄弟之间要互相关爱和帮助。如果在分家时小儿子不接受跟父母在一起过日子的话,说明小儿子有不孝道的行为。这样的话,儿子欢喜,女儿也欢喜。逢年过节时,做父亲(或母亲)的会带子女去“转妹家”,先去小婆家,后才去大婆家。
相认驳脚,摇消落托(不稳定):客家妇女中的些人在外出的喜庆或其他活动时,在互相的交往接触后有些人双方便产生了感情,日子久了后就会结拜成姐妹,也即是“相认姐妹”。在家庭分家时,父母一般都是与最小的儿子共家过的。不管是相认姐妹还是驳脚妹家,开始一段时间都较为亲热,多有往来。
兄弟如手脚:同父同母所生的兄弟,应该像身体上的手和脚一样,不能分开。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