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民族文化 > 民族风情 > 布依族服饰文化研究

布依族服饰文化研究

腰围红、绿色绣有花卉图案的短围腰,配以银质链条或花布条。脚穿圆口白布鞋或绣花鞋,工艺精细。这类型服饰衣短袖宽、上下和谐,特别适宜气候炎热、山高坡陡的地方穿着。

综上所述,各类服饰的共同特点是:传统女装大都着右衽大襟衣,宽裤脚长裤或蜡染布百褶裙,领口、衣边镶绣花边头,头饰梳独特的“梳高头”发型,爱佩戴银饰,常用花格布作包头帕,特别讲究在包头布的末尾处镶绣极为鲜艳的花纹图案,坦露在头顶上方与护发银头簪之间,显得洒脱大方、俊俏美丽。
习惯上内衣的袖口较外衣长而且小,而外衣袖口则大而短,内外衣袖口处所绣织的花纹图案十分讲究,看上去内外衣袖长短协调,袖口外露的花色层次重叠和谐,格外醒目受看。脚上穿十分精美的翘头花绣鞋。

三以镇宁六马地区为代表,跨贞丰、册亨、安龙、兴仁及镇宁西南地区。穿大襟长衫披漫肩,着长裤,袖口和裤脚均绣有“栏杆”图案,腰间先系上洁白的腰带,再扎上绿色布带短围腰,围腰上绣着各种花卉图案。
少女头包着由鱼、鸟、虾等五色图案组成的织锦头帕,留一根长辫。未婚姑娘梳拱桥形发髻,披向脑后,再在髻上由前往后插一根根签簪条,婚后改银簪为银碗。姑娘婚前梳辫后垂,婚后倌发戴簪。鞋尖细小上翘,上面绣花,式样独特,显得朴实雅致。上装大襟右衽,领口、衣边沿镶一条宽寸余许,长丈余的“栏杆”花边,用花边镶接不同色布做的漫肩在肩背上。裤肥、裤脚宽约一尺。未婚少女头戴方形织锦花帕,并以假发和青丝合编成粗辫缠绕花帕于头上,显得大方秀美。

二以镇宁募役、江龙地区为代表,跨镇宁北部、普定、安顺、六枝、紫云等县。
下着百褶长裙,裙长掩至脚跟,以白底蓝花的蜡染布做成,圆点花形,排列整齐,精巧别致。腰系上端绣有五色花朵图案的青布围腰,既美观又素净。

贵州布依族服饰[¡]布依族服饰作为一种物质文化现象,其产生与变化总是与社会的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自古以来,布依族就居住在我…详情>现状

布依族喜欢穿蓝、青、黑、白颜色的衣服。男装各地基本相同,青壮年男子头戴青布或花格布头帕,身穿对襟或大襟短上衣,一般为内白外青或蓝,裤为大裤脚长裤。


四以镇宁沙子地区为代表,跨镇宁东南、贞丰、望谟、紫云、罗甸、惠水等县。头缠大格花帕,夏天倌“锅圈”,冬天倌“三角帽”。
上装的底色为黑色,袖口衣脚、两襟边沿配有织锦和蜡染图案,领扣和托肩用古色古香的印章图案做花。衣服无扣,用布带系于左侧。整套服装可以说是集纺织、蜡染、扎染、挑花[¡]挑花,抽纱工种的一种,亦指刺绣的一种针法,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也称“挑织”、“十字花绣”、“十字挑花…详情>、织锦、刺绣等手工艺术于一体。。布依族先民是夜郎国的主体民族,所以布依族是世居贵州的一个古老民族,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收汉族以及其它民族的文化,逐步形成今天的布依族。布依族的传统服饰纷繁复杂,绚丽多彩,至今仍保持着古越文化,极富民族特色。
我国布依族大约有254.5万余人,95%以上居住在贵州省的黔南、黔西南的南、北盘江、红水河流域,主要集中聚居于镇宁、紫云、望谟、册亨、安龙、贞丰、罗甸、惠水、长顺、关岭等县,其中罗甸、册亨、惠水为布依族自治县。布依族与壮族有同源关系,是古代百越的一支。
老年妇女将发倌成拱桥髻,不用银簪和银碗,称作“乜帽”。这类“梳高头”服饰工艺精致、绚丽美观,给人以步履轻盈、威俊可爱的美感。女装各地差异较大,妇女的服饰类型较多,按服饰结构要素分类大致可分为四大类:一以镇宁扁担[¡]扁担是壮族互击体鸣乐器,独特的民间乐器,源于劳动工具和日常生活。常用于壮族民间舞蹈伴奏。在全国各地区…详情>山地区为代表,跨镇宁西北关岭、六枝、普定等县。妇女上穿大襟短衣,下着蜡染百褶长裙,系花边围腰。上着青色紧身斜襟短衫,腰窄摆宽,前襟从中缝顶上直斜向右腋,形成一条领排,领排上绣花。袖口和衣边镶两指宽的五色花布条。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