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三五娘传说[¡]陈三五娘传说,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陈三五娘传说是一个广泛流传于闽南…详情>”是一个广泛流传于潮汕地区、闽南、台湾等地的民间传说故事,以它为蓝本的潮剧[¡]潮剧,俗称潮音、潮调、白字戏,又名潮州戏、潮音戏、泉潮雅调、白字戏。潮剧是中国十大剧种之一,广东三大…详情>《陈三五娘》入选《百年梨园春秋》,被认为可与汤显祖《牡丹亭》并论。
申请世界遗产
潮州福建两地争注“陈三五娘传说”的事件引起社会的关注,而与“陈三五娘传说”同样发生在潮汕地区、同样让潮人耳熟能详的“苏六娘传说”应不应该尽快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引起了汕头市民热议。
但是,这个“发生在潮州”的“陈三五娘传说”却在不久前成为了福建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建方面还拟将其申报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此,潮州市文化局分管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整理和申报工作的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准备把“陈三五娘传说”作为广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去申报。
传奇人物
苏六娘与郭继春为爱情献身的故事,在海内外潮人中的流传比起《梁山伯与祝英台》有过之而无不及。“娶妻要娶苏六娘”、“西胪无望”等潮汕俗语无不与苏六娘的故事有关。明朝时,揭阳县桃山都雷浦村,有个苏员外有女六娘,自幼丽质聪慧,被送往西胪姑母家读书,与表兄郭继春互生爱慕之情,订下山盟海誓。苏员外因与人打官司,把苏六娘许配给潮州府杨书办的儿子杨子良,召六娘回家。六娘回到雷浦,听说父亲把她许配给杨子良,愿投榕江以酬知己。迎娶前六娘逃往京北村桃花的母家暂避,苏员外只好挑选一名女婢代嫁。杨子良在半路发觉,把假六娘一拳打死。杨书办闻得儿子伤了人命,怕受罪责,遂假称新娘不幸掉下深坑死亡,把这事暂时平息下去。几经周折,郭继春之父郭员外命人到京北村悄悄把六娘接过府,暗随继春上省赴试。后来,继春赴试不第回归,被杨子良探知,由他父亲修书给苏氏族长,要其执行族法,严治苏六娘。族长命家丁将六娘骗回雷浦,拖到祖祠,召集苏姓族人,打开神龛宣读族法,并将苏六娘装进猪笼,扛至双溪嘴,沉下榕江。郭继春闻讯也悲极投江。据说,第二天,郭继春抱着苏六娘,双双漂于白屿海面,同葬于凤山顶上。在汕头市潮阳区西胪镇,人们为苏六娘建起墓园,成为一处旅游景点。
苏六娘故里的人不太愿意谈起苏六娘,因为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但周边的群众,却把苏六娘当成一个美女、才女、神女来传颂,也把苏六娘的爱情悲剧当成是父母干预子女婚姻的深刻教训。清代揭阳名儒谢錬(谢巢云)为苏六娘鸣不平,赋七言长诗《苏六娘歌》,并有序申其意。序中记道:“明季有苏六娘者,揭阳荔浦(雷浦)村人,去余家二里许……余悲世俗之不察,与淫奔者同类而非笑之也。”诗中赋道:“红颜薄命为情多,多情难似苏家女!”其惋叹之情,十分真切。

传说中的陈三,是福建泉州人,而五娘是潮州人。这两人的爱情传说不仅被改编成为戏剧,更以歌谣、小说、说唱等形式广泛流传。虽然故事版本众多,但大家对于故事发生地潮州却无争议。
对于“陈三五娘传说”申遗之争,有学者认为,文化是共享的,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件好事,而申遗要重在传承与发展。申请之后要去重视,不然再优美的故事都变成了一个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