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中华民俗 > 民间习俗 > 古代祭地礼仪

古代祭地礼仪

)、祭土神、谷神、社稷等。所以,《礼记·王制》有“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祭社,客家人叫担社,这是一种地方传统祭祀习俗活动,乡民们认为通过担社,祈保一方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详情>稷”的说法。祭地用的牺牲取黝黑之色,用玉为黄琮,黄色象土,琮为方形象地。
古文献记载土地神是“社”,祭礼叫“宜”。
水泽,即以水环绕;方丘,指方形祭坛,古人认为地属阴而静,本为方形。
在殷商甲骨文里已有对社土的祭祀,还有大量的祭祀山岳河流的记录,主要目的是祈求农作物的丰收。“社”,通常是主某一片土地之神。地神,称为“地圻(qí)”,又作“地祗”,但古籍中常常讹作“祗”字。

周代祭地的正祭,是每年夏至之日在国都北郊水泽之中的方丘上举行的祭典。


祭地礼仪还有四望山川(望祭天下名山大川之神。
水泽、方丘,象征四海环绕大地。另外,阴阳家说,地中央曰昆仑,统辖四方大九州岛;神州是九州岛之一,下又分小九州岛,即中国的九州岛。汉代经学家也有分地神为昆仑之神与神州之神的说法。同一山川,至其地而祭之,直呼为祭,远望而祭之,则名曰“望”。祭地礼仪与祭天大致相近,但不用燔燎而用瘗埋,即祭后挖坎穴将牺牲等祭品埋入土中。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