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中华民俗 > 民间习俗 > 江西靖安禾堆饼习俗

江西靖安禾堆饼习俗



制作工艺:浸米—磨米粉(现机米粉)—溲团—揉饼—上色—蒸饼—堆饼。
在揉成小团的白米饼四周各点上几种颜色粉,用双手揉致颜色粉呈螺旋状散开,且互不串色。

元宵节晚用“禾堆饼”迎灯,村民又称“踏胜”,取其螺旋向上的意蕴,象征着“五谷丰登,一年胜一年”。

靖安禾堆饼迎灯习俗现主要存在于靖安县东部约21公里的仁首镇莲塘村涂家自然村。
”由此可见,靖安民间出现“禾堆饼”至少有180多年的历史,现仅莲塘涂家沿袭。

旧时元宵节,每户将“禾堆饼”摆放在“香火厅”集体供祖,之后在家里迎灯,燃香祭神,再将香火插于大门两侧。
在村里,50岁以上的女性均能做“禾堆饼”,由家婆代代相传。
“禾堆篓”置于托盘上,环绕“塔基”摆放一圈熟米小动物,“塔身”用嵌有螺旋型颜色米饼堆砌,“塔顶”由大到小叠上颜色饼,上插一枝带籽柏桠,柏桠上别几朵红绿纸花。

靖安禾堆饼习俗保持着一种本真的元素,其意念纯朴,表现直观,风格独特,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传递着一种积极向上的信息。


“禾堆饼”意为象堆禾一样堆米饼,即将糯米饼沿近似塔型的“禾堆篓”盘旋而上摆满篓外围。
关键点为着色,村妇用黄紫红绿等色分别与少量米粉拌匀。

据清道光五年(1825年)《靖安县志·风俗》记载:“十二日…乡落游烛龙…宵则舂米溲团染彩色盛盂拌以奉其先,曰:‘谷堆’,寓百谷丰稔之意。


“禾堆饼”须在正月十四前做好、摆好。
该自然村地处仁首腹地,土地肥沃,物产丰饶。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