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中华民俗 > 民间艺术 > 邵武南词北调

邵武南词北调

概述:

邵武市的南区肖家坊镇将石村、和平镇坎头村一带传承一种独特的表演艺术—“南词北调”,当地土话亦称“汉调”。其起源于何时无文字资料可考,有人说始于宋代,有人说始于清代,但都一致认同是从江西传过来的。

所获荣誉

2007年,“邵武南词北调”被列入南平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发展

“南词北调”不是在舞台上进行的表演,而主要是用于结婚、祝寿、弥月等红喜事,在办喜事的人家宅第内进行。由于当地历来都流行一句话:“世上三般丑:剃头、扛轿、吹鼓手”,旧社会“吹鼓手”艺人被视为下等人,所以其表演场所都是在主人宅院正厅下天井侧旁的厢房或偏房内,场地受到限制,因此,它不可能有任何舞台动作和服装道具,只能是融道白、唱腔、闹台为一体,由四个人以吹打乐坐唱为表演形式。其曲牌有汉调西皮、下江、侧板、摇板、快板等,说唱用的是“土官话”,说唱的也是戏文内容,有《郭子仪拜寿》、《文王访贤》、《永乐观灯》、《打天官》等传统戏目,这些剧目都是靠艺人们口述和手抄而传承,现存尚有12本剧目的手抄本,可以说实际上是京剧的翻版。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