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中华民俗 > 民间习俗 > 古代丧葬习俗 夫妻合葬“过仙桥”

古代丧葬习俗 夫妻合葬“过仙桥”

该墓葬采用了少见的“过仙桥”,真正是“死了都要爱”。这是一种爱的见证,也是一种美好的期待,可见他们生前有多么的相爱,死后还想着能够再相遇,续前缘。《诗经》有句很有名的话:“谷则异室,死则同穴”,但现实却并非如此。

北宋古墓发现过仙桥

近日,考古人员对湖南省宁乡市坝塘镇南芬塘村杨家湾古墓群进行抢救性发掘,发现一座东汉墓葬和一座北宋夫妻合葬墓。
目前发现的周代夫妻合葬墓,大部分都是并穴合葬,而非同穴而葬,并穴墓本质上是两座墓,只是相距很近,算是葬在一起。这种构造的专业名词叫“过仙桥”,在考古中并不常见。

夫妻合葬流行是在汉代。


最近,湖南考古工作者在湖南宁乡市宁韶高速二标段坝塘镇南芬塘村杨家湾地段古墓群,发掘一座宋代夫妻合葬墓葬。
这个现象算是异穴向同穴过度的一个产物,不过到了同穴合葬墓之后,仍有部分墓葬保留了这一设置,而且绵延上千年,直到宋代。
“过仙桥”是古人“事死如事生”观念的产物。


虽然寄托着美好的寓意,但是设有“过仙桥”的夫妻合葬墓并不多。
古时候,“过仙桥”寄托着夫妻死后再续姻缘的祝福。

过仙桥是什么意思?

夫妻合葬墓的两个墓室之间有一扇小窗,俗称“过仙桥”,表达了古人希望来世再续姻缘的美好期待。
夫妻俩活的时候在一起,死了也要到一起,中间留一个洞,想象着两个恩爱的灵魂,躺在里面还可以聊聊天。汉代的编户齐民政策,将家庭的核心地位更加强化,儒家强调人伦关系的重要性,也进一步强化了夫妻关系,推动了夫妻合葬趋势。

除了“过仙桥”以外,古人还有种破镜习俗,源于成语“破镜重圆”。


早期的先民大多为单人墓葬,直到周代,夫妻合葬墓才开始在华夏大地上出现。

其中夫妻合葬墓的两个墓室之间有一扇小窗,俗称“过仙桥”。

“过仙桥”便出现于西汉的异穴合葬墓中。
杨家湾古墓群的发掘,为研究北宋时期南方地区的历史、民俗、葬俗等提供了重要考古资料。两个墓穴之间有通道或是开凿的土洞相连,表示墓主夫妻在阴间可以继续交流。

宋代墓葬通常形制比较简洁,墓砖比较小,且以素面较多,整体来说研究价值不大。
但是令大家惊讶的是,在这座宋墓中,相连的两个墓室之间有一扇小窗。所谓破镜习俗,就是将一面完整的铜镜分成两半分别葬在夫妻两个墓葬中,早在新石器时代已经露出端倪。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