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中华民俗 > 民间艺术 > 外海太虚拳

外海太虚拳

概述:

外海太虚拳,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的地方传统体育,广东省江门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外海太虚拳源于武当道士张三峰创立的太虚拳,在江门历经七代传承发展,主要分布江海区外海街道及新会区一带,其拳术主柔和,柔中带刚。

2009年3月13日,外海太虚拳入选江门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外海太虚拳

历史渊源

太虚拳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它相传由武当道士张三峰所创,后相传到张松溪、邱元靖,清雍正年间传入皇宫内,以后在皇宫内秘传,经历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再由咸丰之皇叔传给当时在京伍德文先生之祖伍荣羽翁。后经伍荣羽相传至伍文兆,再传伍学卫,再传至伍德文,数代家传。因太虚拳为清皇拳种,伍氏秘不外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只传有同乡陈允功、陈湛新、陈永池、陈湛铨等人为徒。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伍德文先生有感于国运康泰,人民体育运动蓬勃发展,遂把历代家内秘传的太虚拳奉献于世。

该拳手含“八极”可打六肘,马为座山马(乃字马)步分十八种,姿势分五行八卦合十三势。身为五弓,式分八个卦,每卦八个式,合共六十四式,内藏八卦掌、形意。可推手练习,可化拳逼打。

拳术特色

外海太虚拳分为一路和二路。一路为慢拳,练习时用意不用力,纯以柔和运动,强健内脏,不长肌肉,使“精一”归于丹田,使得真元固定,六气调和,水火既济而生神明,百官守职,疾病不生,寿元长远。因此,对该拳的练习也不失为好的养生之术。二路为接近于搏击的快拳。

外海太虚拳
荣誉表彰

1.2021年,江海区江南小学特色武术操——太虚拳操的大课录像在江门市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评比中获得一等奖。

2.2020年12月5日至2021年3月6日,为加快推进“人才强基工程”落地实施,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盘活、培养和使用力度,实现优秀乡土人才培育目标,外海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江门协群社工中心和外海太虚拳协会联合推出“外海街道‘爱传承’本土人才培训班——外海太虚拳培训”。

社会影响

重要活动

2021年1月,为激活江海区人才活力、展示外海非遗文化魅力,让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江门市协群社工联合外海太虚拳协会、外海纸制品工艺传统协会开展“爱在龙溪”非遗文化专题培训。外海太虚拳协会教练向参与者传授基本太虚拳招式,带领参与者一起领略太虚拳的武术魅力,并在练习中向参与者传递文化传承的理念。

2.江海区江南小学的太虚拳项目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共获奖633项,其中国际级27项,国家级11项,省级189项,市级234项,区级172项,并获得“江门市侨乡武术特色学校”的称号。

太虚拳棍法是根据拳理构造变化而来的,能知拳理,拳精棍亦精。该拳以八卦手法为拳种,棍以擦、割、杀、标、点为基础,但化生各棍路和式者其中已寓了太虚,太极和三才八卦之象也。拳之扒手即棍之滴水式。穿手为炷香。即摇旗式。喷捶是较剪。浑手是梨花。反手即栖枝,押手是割棍。抗手即映棍。割捶即寻蛇。此八度棍法亦同一理。

传承保护

传承人物

外海太虚拳在广州的主要传人有陈德成、邹强、谭富、李国文、杜秉熹等人。

保护措施

1.2019年起,江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侨乡武术进校园”系列活动,弘扬推广侨乡武术文化,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外海太虚拳是其中之一。外海太虚拳协会在外海中心小学江南小学两所学校义务开展太虚拳教学。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