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中华民俗 > 民间习俗 > 郎溪县定埠民俗文化庙会

郎溪县定埠民俗文化庙会



定埠乡民造了“降福庙”。
《祠源》祠山大帝条引《眉公群碎录》解释说:“祠山大帝,张秉,武陵人,遇仙女,后生子渤为祠山神。先由吕、周二姓兴二月初八日的“祠山会”会场;后芮、谢二姓又兴二月十八“祠山会”会场,称“转十八”。安史之乱时,张巡以河南真源县令起兵守雍州,至德二年移守睢阳(今河南商丘),与睢阳太守许远共御安禄山峰乱军,后战死。

农历七月廿四和八月廿四的“降福会”兴于南宋年间,以吕姓为首,率众参与,为怀念唐朝名臣张巡。


定埠的庙会每年有五次,分别为农历二月初八、二月十八、七月廿十四、八月廿十四和九月十七,前四次保留至今,九月十七的“大王会”已中断多年。
”又引《明·一统志》:“神生西汉末,欲自长兴之荆溪,凿河至广德,以通舟楫,工役将半遂遁于横山,人立祠祀之。当时由于张巡等积极抗敌,安禄山未能践踏江南,黎民免受战乱之苦,便感念张巡“降福”。定在每年秋粮开始登场的农历七月廿四和秋种季节的八月廿四,两次祭祀降福神张巡,形成了下半年的两次会场。

近年来,因务工经商者增多,出会改在正月初八。
尤以沿袭千百年的民俗文化庙会(俗称会场)闻名遐迩,并一直影响着商贸活动的发展。旧时定埠的吕、周、芮、谢诸姓氏分别在胥河两岸建有祠山庙,供奉祠山神张渤,并定每年的二月初八这天祭祀神灵。清《广德州志》载:“定埠市”后分设上桥和下桥二镇,素有“吴头楚尾之秀镇”美誉。

定埠因胥河(又名胥溪河)航运之便,贸易兴旺。
”原广德各地以张渤兴水利有功德于民,纷纷立祠祭祀,尤以定埠为最盛。四次会场来源于“祠山会”和“降福会”,分别纪念两位历史名我——张渤和张巡。

农历二月初八、二月二十八是定埠的祠山会。

皖苏交界的郎溪县定埠镇春秋时就形成聚落,明代改地名邓埠为定埠。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