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器是扬州两淮盐政的重要贡品。以清宫档案乾隆十五年(1750年),三十六年(1771年)、五十四年(1789年)两淮盐政"进单"所记为例,扬州向清皇朝所贡漆器,就有紫檀周制、螺钿镶嵌、雕漆、彩漆、填漆、洋漆、彩勾金等各种工艺漆器。品种器物大至御案、宝座、床榻、柜桌、香几、屏风,小至各种箱、扇、盒、碗、碟、器皿,应有尽有。其内胎材料有紫檀、梨木、红木、黄杨等名贵木材。
当代的百宝嵌工艺,因为材料的因素发生了新的衍生,化分为了“雕漆嵌玉”和“骨石镶嵌”两种。20世纪80年代,扬州漆器厂曾创作了几件百宝镶嵌作品,如:百宝嵌雕漆底《关公夜读》、百宝嵌《春色满园》等作品。其中尤以百宝嵌《春色满园》的影响为大。该作品不仅以60多公斤的象牙为主材,还选用了翡翠、白玉、玛瑙、碧玉、青金、黄玉、紫金、芙蓉玉、孔雀石等数十种高档材料,画面展现了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但当下,由于种种因素使然,百宝嵌工艺产品则已少有出现。
(九)磨漆画工艺品。
色彩调和匀润,金箔附着牢固,金色统一饱满,撒屑均匀不露底。
选料精美,镶绘合理,画面自然生动,髹漆精致完美。
生产情况
现代发展
新中国建立后,扬州漆艺人不仅恢复了扬州传统的漆器工艺,经过五十多年的不断努力进取,使扬州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漆器行业规模最大,品种最多,技术力量最为雄厚、地位最高、影响最深的重点产区。
20世纪60年代初制作的雕漆嵌玉《和平颂》、《喜鹊登梅》大挂屏,陈设在首都人民大会堂内。70年代初期创作平磨螺钿《南京长江大桥》大地屏,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受到过毛主席的赞扬。1979年春,邓颖超副委员长访问朝鲜,将点螺《锦绣成年春》台屏作为国家礼品,赠送给金日成主席。
鸦片战争以后,扬州漆器业渐趋萧条,点螺、漆砂砚、檀梨螺钿硬嵌等名贵漆器相继失传。同治至光绪年间,漆器生产稍有回升。主要漆器产品有雕漆、螺钿、周制、刻漆、勾刀等。小件有柬盒、花盆、插牌、文房用具等。浅刻盛行一时,品种有帽筒、笔筒、砚盒等。深刻挂屏常以"扬州八怪[¡]扬州八怪,是清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美术史上也常称其为“扬州画…详情>"书画为题材,洒螺钿屑铺地或用水色晕染,薰烟做旧,产品基本内销。
明代
集大成的明清漆器明清两代,扬州漆器发展到鼎盛时期,成为全国漆器的制作中心,漆器作坊林立,品种繁多,规模庞大。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漆器作坊近四十家。用漆器命名的街巷即有“漆货巷”、“罗甸(螺钿)巷”、“大描金巷”、“小描金巷”等十余条。从原料销售、生产制作到整套经营,形成一条以漆器为产业的街坊。两淮盐政还设有专门的漆作,大量承制宫廷各种器皿、家具和建筑装修工程。
宋元
多彩的宋元漆器新产品宋元两代,扬州漆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雕漆工艺水平有所提高,由最初的剔红发展为剔黄、剔绿、剔彩等多种手法。张应文《德秘藏》论雕刻条评:“宋人雕红漆器,宫中所用者多以金银为胎,妙在刀法圆熟,藏峰不露,用朱及鲜,漆极坚厚而无敲裂,所刻山水楼阁人物,皆俨若图画为佳绝耳。”故宫博物院藏有“张成”款剔红观瀑图圆盒、剔红花卉圆盘和“杨茂”款剔红山水八方盘、剔红花卉渣斗。宋代扬州的髹漆雕刻艺术有代表性的记载为漆制弓臂。
镶嵌
百宝镶嵌工艺创制于明代,又称周制或周铸。清人钱泳的《履园丛话》卷十二“艺能篇”中就有明确记载:“周制之法,惟扬州有之,明末有周姓者始创此法,故名周制。其法以金银、宝石、珍珠、珊瑚、碧玉、翡翠、水晶、玛瑙、玳瑁、车渠、青金、绿松、螺甸、象牙、密蜡、沉香为之,雕成山水、人物、树木、楼台、花卉、翎毛,嵌于檀梨漆器之上。大而屏风、桌椅、窗、书架,小则笔床、茶具、砚匣、书箱,五色陆离,难以形容,真古来未有之奇玩也。”因涉及到多种贵重材料的使用,该工艺作品易显充满奢华之风的庸俗气息。然在扬州,这种工艺却呈现出奢华而低调的艺术风格。因为扬州的艺人多以暗沉色为底,以凸显作品的端庄高雅之气。
代表作品有《锦绣万年春》台屏,为1978年恢复点螺工艺后的第一件精品,当年作为高档精品参加了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受到社会各界层人士一致好评。1979年被邓颖超副委员长选为国礼,赠送给朝鲜的金日成主席,后又复制一件于1985年被国家作为珍品收藏。
刻漆
扬州重要的装饰工艺品种之一。乃是在制作好的漆坯件上,运用各种刀具刻成各类画面,然后根据画面要求填选所需色彩,采用贴金箔、撒螺屑等装饰手法使其成为精美的艺术品。其工艺归纳为刻、铲、批、作、贴、撒等六大程序。产品具有刀法纯熟,线条流畅、色彩匀润、形象生动、富丽堂皇的艺术风格,既可反映各类传统的题材内容,又能反映现代的各种画面。
产品特点
扬州漆器分为雕漆嵌玉、平磨螺细、骨石镶嵌、点螺、刻漆、彩绘钩刀、漆砂砚7个类别。产品有屏风、地屏、挂屏、台屏、衣柜、酒柜、电视柜,及各式桌、椅、几、凳、瓶、盘、筒、盒等家具和陈设用品300多种。扬州漆器造型稳固雅致,做工细腻精巧,色彩和谐匀称,光泽柔和腴润。其装饰艺术,既具有中国特色传统工艺富丽沉静的民族特色。
层次清晰,形象生动,起底平整,锦纹规矩划一。
开纹或画纹准确纯熟,线条流畅有力,漆面平整光亮,磨显完整清晰。
清代
清代扬州漆器进入空前的繁荣时期,漆艺装饰较明代呈现更为丰富的面貌,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漆艺名师,如卢映之、王国琛、卢葵生、夏漆工等人,为扬州漆器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卢映之、王国琛等人在前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将雕漆和百宝镶嵌工艺相结合,创制了“雕漆嵌玉”这一扬州独有的地方工艺品种,也是漆器制作工艺中比较高档的工艺品种。
抗日战争爆发后,漆器生产萧条,生产作坊相继歇业。扬州多子街吴永圣作坊被日寇烧光。梁福盛号则于1948年倒闭。扬州漆器店仅存吴永圣、谈森福两家,而且也都是处于半开半闭状态。生产作坊只有刘松山、孙铸臣等几家,勉强维持生产,从业人员只剩三十多人,扬州漆器处于人亡艺绝的边缘。
中国天然大漆是扬州漆器主要原料,扬州地理环境气候适应中国大漆涂刷干燥条件,在正常的温湿度条件下特别是梅雨季节更适合中国大漆的涂刷和干燥;扬州漆器底腻的主要填充材料均使用扬州市邗江区北郊30平方公里内特有的黄色粘土进行搅拌、煅烧,保证了扬州漆器产品表面细腻平整、耐冲击、不易裂、附着力强的质量要求。

明代,雕漆工艺可以云纹雕漆高足杯为代表。此杯采用夹紵胎,杯内为铜壁,外部雕刻云纹,刀法简洁、线条精细、色彩鲜艳,造型文饰令人爱不释手。另一樽雕漆花枝纹三足炉,也是明代雕漆产品中富有代表性的作品。清扬州小玲珑山馆的主人马曰琯和其弟马曰璐,曾在筵席上对明代嘉靖年间一雕漆盘吟诗赞赏,据记载此盘形如荷花,内雕盘龙和水禽图案,制作极为精美,宛如神品。盘底刻有“明嘉靖年制”贴金字。明代扬州雕漆产品制作水平之高可以概见。
(五)雕填(勾刀)装饰工艺品。
(六)雕漆工艺品。
色彩清晰和谐,主次分明,渲染平润纯和,远近浓淡适宜,线条流畅,勾勒准确。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扬州漆器原产地域范围以江苏省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明确扬州漆器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区域的函》(扬府函[2003]34号)提出的地域范围为准,即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维扬区、邗江区和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现辖行政区域。质量技术要求
按照传统技艺,精心挑选优质的木、漆、灰、玉、石、贝、骨、箔等千余种材料,采用涂、绘、勾、刻、填、雕、镂、磨、镶、嵌、贴、作、洒等特殊工艺手法,沿用传统的坯胎制作、髹漆和各种装饰工艺。木坯含水率不超过14%;生漆内漆酚含量不得低于48%,含水量不得高于10%;灰底料用扬州市邗江区北郊30平方公里内特有的黄色粘土。
(四)彩绘装饰工艺品。
专用标志使用
在扬州漆器原产地域范围内的生产者需要使用“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的,应向扬州漆器原产地域保护的申报机构―当地的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申请,经审查合格批准后,方可使用“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
民国初年,外销量有所扩大,平均每十天到半月就有一船漆器运出,年销量在二、三万件。当时漆器作坊还有二十多家(清代到民国年间,漆器作坊最多时有近四十家),主要有梁福盛、吴永圣、谈森福三家,最大的是梁福盛作坊,该作坊漆器产品制作最精,产量占扬州漆器总产量的一半左右。
产地环境
扬州位于江苏省中部,南临长江下游,北接淮水,中贯京杭大运河,是中国木胎漆器的发源地。

色彩富丽、典雅,润色细腻云薄,戗金(戗彩)饱满明亮。
战国
据史书记载,扬州漆器在战国时期就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和较高的制作工艺水平。国家博物馆收藏了大量战国时期扬州的漆器。1967年,扬州邗江西湖乡战国墓葬中出土的漆器圆盘(现陈列于扬州博物馆),直径40公分,以木制卷胚作内胎,髹朱红漆,用黑漆彩绘云水飞禽纹样,色彩鲜艳,画面清晰,很能体现当时较高的制作工艺水平。汉代
汉代扬州漆器的代表作:三足奁和七子盒汉代漆器生产不仅规模大、品种多,而且技艺精湛、水平高超。唐代
唐代扬州漆器是贡品和出口的抢手货唐代扬州是中国著名的经济发达城市和重要对外港埠,为东南沿海的都会,常住外国人就达数千。经济繁荣,巧匠云集,手工业相当发达,彩绘、剔红(雕漆)、夹紵脱胎和金银脱等漆器制作愈益精细,螺钿镶嵌工艺亦具有很高水平。漆器被列为扬州二十四种贡品之一。唐天宝十二年(753),扬州大明寺主持鉴真东渡日本,携带物品中有漆盒、漆盘等漆器几十件。1980年回国巡展的鉴真大师宝像,就是唐代漆器工艺中的夹紵胎塑像,供奉在日本奈良唐招提寺。该像高84厘米,因以真人为模型制作,所以造型与真人非常相似,线条也非常简练。在日本唐招提寺中,还供奉着一尊卢舍那佛坐像,高一丈二尺四寸,用竹胎夹紵髹漆而成。在卢舍那佛像右首的“药师如来立像”和左首的“千手观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佛教菩萨名,为梵文的意译,亦译作“光世音”,新译“观自在”“观世自在”,音译“阿婆卢吉低…详情>像”,采用木胎漆制作而成。这三尊漆制佛像被日本奉为国宝。扬州漆器技艺对日本、韩国、朝鲜等东方国家的髹漆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玉石选料色彩协调,巧色天然,光泽莹润,挖嵌准确,镶粘牢固。
(一)刻漆工艺品。
(二)骨石镶嵌工艺品。
制作工艺
综述
扬州漆器制作技艺主要有十大工艺门类:点螺工艺、雕漆工艺、雕漆嵌玉工艺、刻漆工艺、平磨螺钿工艺、彩绘(雕填)工艺、骨石镶嵌工艺、百宝嵌、楠木雕漆砂砚工艺、磨漆画制作工艺。其中点螺工艺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高档工艺。雕漆嵌玉漆具有色彩纯正,刀法圆润、纹样精美,图案生动的艺术特点。彩绘工艺,是中国最古老的漆器工艺品种。其工艺采用中国大漆与入漆色调制成各种色彩,按画面及工艺要求绘制在髹好的漆面上,可反映不同时代的画面,色彩雅致,气韵生动,具有中国工笔重彩画的特色。总之,与中国漆器的其他流派相比,扬州漆器在制作手法和工艺上具有着南派漆器的隽秀精致,在产品的造型和气势上又常见北派漆器的雄浑和博大。
点螺
系选用自然色彩的夜光螺、珍珠贝、石决明等高档材料精制成薄如蝉翼、小如针尖、细若秋毫的螺片,用特制的工具一点一丝地点植在平整光滑的漆坯上,经过精致的髹漆工艺,使点螺漆器具有图案精致、色彩绮丽、随光变幻、明亮如镜的艺术特色。其工艺晚清后期失传。1978年,经过三年多的调研试制,扬州漆器厂终于恢复了这一扬州独有的珍贵漆器品种,被国家列为对外保密工艺。
(八)点螺工艺品。
明代扬州著名的漆器工艺品种有:剔红(雕漆)、百宝镶嵌、螺钿镶嵌等。八宝灰、波罗漆、刻漆、堆漆、戗金等工艺技法亦有所兴起。自宋宣和后失传的漆砂砚则得到了恢复,品种堪称丰富多彩。
1987年9月,点螺木雕《泰山览胜》漆砂砚在东京、大阪专柜展出,受到各界人士赞美,后以400万元人民币售出。1988年2月研制成功中国第一件柔性可卷漆器《烟花三月》,其质地刚柔相济、可舒可卷、体积轻巧、便于携带和收藏,是现代科技与传统艺术的巧妙结合,1989年4月在香港展出,各界人士视为奇观。
(七)雕漆嵌玉工艺品。
相关人物
卢映之
清初著名的漆艺大师。他交往广阔,其漆艺水平为当时许多名人所器重。乾隆时期著名学者和诗人袁枚就曾为他所制的“都盛盘”作过铭文,称道“卢叟制器负盛名”。卢映之还恢复了至宋徽宗时就已失传达数百年的漆砂砚制作工艺,并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仿制成功。卢葵生
卢映之之孙,不仅继承了其祖父的精湛技艺,还把扬州的雕漆、螺钿镶嵌和百宝镶嵌及漆砂砚等工艺技法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对后世中国髹漆艺术的发展为功甚巨。续撰《扬州府志》记载:“卢栋,字葵生,江都监生。善制漆器,漆砂砚尤见重于时。”卢葵生也是雕漆的能手,清著《画林新咏》记称:“雕漆亦宋人旧制,扬州卢葵生制果盒极工。”此外卢葵生在浅刻(漆皮雕)、八宝灰、镂嵌填漆、戗金、描金、浑金髹,针刻等多种装饰工艺上都有较高的造诣。他一生留下了大量的传世精品,国内的博物院和多家博物馆都有他的作品的收藏,民间、海外的私人收藏也很多。可以说卢葵生是中国漆艺史上的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是扬州漆器文化史上的骄傲。他的艺术,乃是扬州漆器与士大夫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他的很多作品,得到当时著名的书画家华喦、汪士慎、金农,钱大昕等人的直接参与和设计,文化层次较高,他对扬州漆器的人文化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俏色自然,色泽莹润,线条流畅,面漆纯和,漆质丰润,图案生动,光可鉴人。
平磨
扬州漆器是全国有较大影响的特色传统工艺产品,具有浓郁的扬州地方特色。其装饰工艺选用优质的珍珠贝、云母、石决明等材料,经打磨成不同色彩的薄片,根据画面需求切拉成各种块面,平嵌在各类器物漆坯上,经过精致髹漆工艺,使产品具有光亮如镜、清丽照人、黑白分明、高雅素洁、图案精美的艺术效果。
历史渊源
综述
漆器是中国特种工艺美术之一。扬州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国首批公布的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曾是水陆交通的枢纽,东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都会,对外贸易和国际交往的重要港埠。扬州漆器有着两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与扬州的历史几乎同时形成。扬州漆器起源于战国,兴旺于秦汉,鼎盛于明清,发展于当代。
色彩丰富,和谐统一,画彩协调,金色饱满,配景得当,层次清晰。
梁福盛仿古漆玩号创于清同治七年(1868),创业人梁友善,共传五代。光绪至民国初年,梁福盛作坊有工人近三百名,年产漆器一万件左右,产品除内销、入供外,还大量远销欧美等国家。当时,梁福盛与福建省著名的沈绍安齐名,有“南沈北梁“之说。相传两江总督端方为祝贺慈禧太后六十寿辰进贡的雕漆嵌玉屏风即为梁福盛制作。梁福盛漆器在全国乃至世界亦有良好的声誉。1910年6月至9月,南洋劝业会(国际博览会)在南京召开,梁家漆器会上展出,获得一等金牌奖。1914年,梁家漆器参加巴拿马博览会在上海的预展,获得二等奖。1915年2月参加太平洋万国巴拿马博览会,获得一等银牌奖。
雕填
雕填工艺是在特制的髹漆坯件上,彩绘各种图案纹样,将画面每个部位的外轮廓,以刀带笔勾出轮廓槽线,戗以金粉,使画面更加丰满,具有色彩华美缤纷,图案线条流畅,富丽堂皇的艺术效果。
产品荣誉
扬州漆器“漆花”商标于2002年被评定为江苏省著名商标,2011年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连续多年在国家级工艺美术品评比活动中荣膺多项大奖,是全国工艺美术界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彩绘
彩绘工艺装饰是中国最古老的漆器工艺品种之一。扬州在秦汉时期就已有很高的制作水平和较大的生产规模。其工艺采用中国大漆入漆色调制成各种色彩,按画面及工艺要求绘制在髹好的漆面上,用于装饰各类壁画、屏风、家具和各种礼品、纪念品等产品,可反映古今不同时代的画面,色彩雅致,气韵生动,具有中国工笔重彩画的特色。
(三)平磨螺钿工艺品。
螺钿
螺钿工艺代表作:漆砂砚始于宋,大成于明代扬州著名漆艺大师卢映之、卢葵生祖孙之手。清后期工艺失传。1979年扬州漆器厂开始研试,于1981年3月恢复该工艺。漆砂砚由金刚砂和天然的生漆髹制而成,资质滋润、坚而不顽、细而不滑、可与端、歙二砚媲美,尤具宿墨不冻、不吸水、发墨快、不伤毫,携带便利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