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遇客人进屋,不论亲疏,必先奉热茶一杯,以为客气知礼。昔时丘陵山区一些贫民,辅以红薯、玉米、蚕豆、高粱、荞麦等杂粮。
无论城乡居民,都习惯以新鲜蔬菜、鱼类、鸡鸭、禽蛋和豆制品佐食。有客来时,用大碗盛满,客随喝随添,客人喝得越多,主人越高兴。
在桃江、安化两县,自古以来以喝擂茶为俗。湖区多用湖藕、芦根、蚕豆。也有的贫民在青黄不接时用“两干一稀”来节省主粮。几乎家家户户都备有陶制擂钵、擂钵架、擂茶棒(长约五尺的油茶木)。
在茶饮方面,自汉以来,益阳居民即喜欢喝泡茶。如遇战乱灾荒,还以糠菜、树皮、草类、观音土等充饥。
有的是在插秧时忌食鸡肉(忌听“饥”音)、寿诞忌食豆腐(因办丧事时常吃豆腐)。农民以自种蔬菜为主,并喜制带酸辣味的坛腌干菜,诸如腊八豆、擦菜(青萝卜菜稍微晾干,切碎加盐入坛)、腐乳之类。逢节气、婚礼,或办“三朝酒”、寿酒时,还习用甜酒冲蛋以待客。做擂茶时,先将茶叶擂烂,次放芝麻、生姜、花生米,均擂成糊状,再用白糖开水调制而成。菜的佐料有蒜、葱、韭菜、辣椒、胡椒、豆豉、味精、酱油及香料桂皮、八角茴等,有的喜用酸醋。人们习惯于用开水泡茶,并加姜、盐和芝麻、豆子,故称“姜盐芝麻豆子茶”。还有的在甜酒中煮红枣、荔枝、桂元,再加圆鸡蛋的。还有的喜制盐蛋、皮蛋、腊鱼、腊肉。用糯米制作的粑粑、粽子、甜酒、汤圆,是居民常年喜爱的食品。这是接待常客。
益阳属产稻区,常年主食以米饭为主,并以菜肴佐食。有的缺粮户每餐吃一部分芋头、南瓜、豆角等蔬菜代替主粮,也叫“瓜菜代”,俗称“小菜贴饭半”。街坊、路口也有茶亭施茶,以方便行人。若有稀客来,一边喝擂茶,一边还摆上自制的茶食,如油炸红薯片、炒黄豆、炸巧果皮、炸花生米、酸刀豆、辣椒萝卜等,茶食用碟子盛好,分9个12个不等。民间饮食,由于人们的心理、生理的个人差异,有的不食牛肉、狗肉、龟鳖、香菜者。喝起来清凉可口,滋味甘醇。茶摊、客店有客人来时,先呼“客姐!客姐!呷杯茶咀!(客人!客人!喝一杯茶吧!)”颇为热情。
湖南益阳饮食习俗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