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中华民俗 > 民间习俗 > 甘肃平凉崆峒民俗

甘肃平凉崆峒民俗



正月二十三,扯下残存的对联、门神,焚化祖先牌位,剪制“扫天媳妇”,“燎疳”,“禳庄”,“卸将”。

二月二,又称“豆豆节”,相传“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户户炒豆豆以示干旱缺水,祈求龙王顺人心降雨。
民谚云“九月九,做黄酒,喝一口,九十九。”

十月一,亦称鬼节。
多在此日为祖先焚化冥币,并制作“寒衣”(冥品)到墓地焚之,以为孝。

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

正月初一,早饭例为长面,取长命百岁,常常富有之意,也有长面与饺子同食者,称为“金线吊葫芦”。早饭后,赶出牲畜,向喜神方位“出行”,称迎喜。
饭后扫除“穷土”(垃圾),务必倒在远处。

正月初六为社火立坛日,各村推举社火头子,备办耍社火用品,称“破纸活”。


正月初三,除灶神、祖先外,其余神位焚化,称为“送神”。并于次日出行拜亲戚。


四月八,俗传为佛的诞辰,是我区境内影响深广的庙会日,尤以崆峒山庙会为盛,上山朝拜者、踏青者日以万计,历久不衰。

五月五,端阳节,亦称端午节。
胜者奖给糖果或针线等。

八月十五,中秋节,俗称八月节。

人们自制月饼,形象取动物及家禽,或植物水果等,尤为别致。晚间以果品供月,称“献月亮”。即于是日晚,村人敲锣打鼓,举旗扬帆,聚会与约定俗成之地点,面向西北,焚香烧表,杀鸡撒血致敬,名曰祭祀山神土地,祈求平安获福。翌日,家家彻底扫除,洗涤,俗称扫舍。

七月七,亦称乞巧节。旧时,多在入夜教儿童穿针比赛,称为“斗巧”。


九月九,人称“登高节”,民间已失传。但此日有制作黄酒之俗。
例食黄米加小豆,黄豆,荏子,胡麻等熬制的粥,以应“五味俱全”。

腊月二十三,除以礼品献灶神,叩拜送灶神等,尚有“压山头”乡俗。


三月三,传统的扫墓日,俗称上坟。新坟在前三天扫墓焚纸,旧坟不受限制。


正月初七,俗称“人七儿”。早饭为长面,称“拉魂面”。


正月初八,相传为谷王爷的生日,晨吃黄米干饭为敬。

正月初九,俗称“上九”,社火于次日出坛。
是日,家家暴晒衣服防潮。也多在此日制作拌醋用的曲麸,认为质优较高。

正月十五,元宵节,赏花灯,闹社火。午饭食包子,新婚夫妇新婿去岳家“端灯”。


正月初五,俗称“五穷”,亦称“送穷日。早饭仍是“缠搅团”意为破除穷神缠“脚”。
人们割取艾草柳枝插遍门庭。

六月六,传为虫王爷的生日。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