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中华民俗 > 民间习俗 > 永定南江村300年习俗:女儿种树感念父母恩

永定南江村300年习俗:女儿种树感念父母恩



她接过丈夫手中的瓢子,给松树浇上水后,又在松树上系上一条红带子。她说,红丝带寓意平安幸福。


于是,原本光秃秃的山头,有了这片葱葱郁郁的松林,并有了一个温情的名儿:女儿林。

女儿林美丽传说:

320多年前,古道还是这条古道。


江氏即将出嫁,又要随夫远行,不知何时才能回家再看看父母,想起父母还要挑着担子,大汗淋漓行走在古道上,心中不忍。

于是,出嫁前,她从深山挖来一棵松树,由新婚丈夫扶着,登上石台阶,挖开一个浅坑,亲手栽上松树。
此后,那棵“感恩树”,由她父母负责照料。

江氏之后是否回到村中,代代老人并无相传。

在永定县湖坑镇南江村,有个特别的习俗:每个出嫁的女儿都在有一条山路边种下一棵树,为父母遮荫蔽日,以报父母恩情。这个传统延续了300多年,如今,种树的人渐渐少了,村里希望能把这个传统传承下去并赋予它新的内涵。


随即,江氏回头对村中姐妹说,父母养育之恩无以为报,希望今后村中女子出嫁,都能栽上一棵松树,聚木成林,让松树林为父母遮阳蔽日。

江氏栽下“感恩树”后,就随夫远赴他乡。


古道的另一头,则有良田千亩。村民每天都要徒步穿行在古道上,到古道那头去种田。
那天,“振阳楼”内觥筹交错,客家米酒香飘村中,客家有女要出嫁了。

这出嫁女的名字,在村中并无文字记载,关于她的故事,只是代代相传,他们姑且叫她江氏。


320多年前,一条古老的石阶路,999级台阶,石阶的一端是南江村的土楼,另一端是2000亩的良田。这2000亩的良田是南江村村民的衣食来源,南江村的村民每天都要挑着扁担[¡]扁担是壮族互击体鸣乐器,独特的民间乐器,源于劳动工具和日常生活。常用于壮族民间舞蹈伴奏。在全国各地区…详情>,踩着石板路前去劳作。
村民被骄阳炙烤,汗流浃背、气喘吁吁。

不过,这一切,在320多年前的一天,有了改变。
于是,江氏决定在父母每日必经的石阶路边种上松树,以尽孝心。

在那以后,村里的女子纷纷效仿江氏所为,在出嫁时种下一棵不老松,系上块红布条。


出嫁前,江家在村里设宴,宴请准女婿。这女婿刚刚金榜题名,娶得娇妻过门后,就要和江氏一起远赴他乡去上任。
六伏天里,村民个个汗流浃背。

江氏,一个待字闺中少女,将父母的辛苦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但是,那棵树后来长成参天大树,成了纳凉的好去处。

光秃秃的古道也有了第一处绿荫。
此后,村中每逢有女出嫁,都会在山头栽上一棵树。。只是,六月天,骄阳似火,烤得这古道有些烫脚。那时南江村的村民头顶,没有遮阴的松树林,古道两侧的山头光秃秃的。女子远嫁的,还要委托家中父兄帮忙照看,希望这棵“女儿树”能为终日辛苦劳作的农家父母遮荫蔽日。慢慢地,女子出嫁种树,成了当地的一个传统延续至今。

那一年,江氏出嫁了,但新娘却面有愁容。原来,她是担心出嫁后,再不能侍奉父母膝下。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