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中华民俗 > 民间艺术 > 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东路大鼓

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东路大鼓



1957年,周胜魁参加了山东省第一届曲艺汇演,演唱了“东路大鼓”《钢锏段》荣获二等奖。1957年周胜魁病故,周金山便成了东路大鼓的唯一传人。
解放后,周胜魁传子周金山。滨州盲艺人周胜魁别具特色:他虽然也学唱西河大鼓[¡]西河大鼓是中国北方地区的鼓书暨鼓曲形式,传统曲艺曲种之一。普遍流行于河北境内并流传于周边河南、山东、…详情>,却不丢弃东路大鼓,而是汲取河西大鼓豪放、热烈之特长,进一步丰满东路大鼓的唱腔,被人赞为“周氏东路”。

东路大鼓又名“老东口”,系在山东东部农村小唱基础上,受茂腔等戏曲影响发展而成的一种鼓曲艺术形式。相对于济南、东昌(今聊城)、济宁等山东西、南部地区流行的犁铧大鼓,而定名“东路大鼓”。


演出形式灵活多样,伴奏多用三弦、书鼓、钢板(上为月牙形,下为长方形)等乐器。盲艺人多采用以脚击鼓打板、自弹三弦演唱的“三大件”形式。

东路大鼓,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起源于山东滨州沾化的汉族说唱艺术,又称渤海大鼓[¡]渤海大鼓是一种山东省的民间说书艺术。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河家村鼓书艺人魏尊昌在西河大鼓的基础上独创的一…详情>,是当地独有的一种鼓书流派。
解放前唱“东路大鼓”的艺人王江成就是一位很有名气的演员(惠民县楼子王村人),原滨县的朱胜祥、周胜魁、刘胜明等是唱东路大鼓的名艺人。1923年,周胜魁拜师清末民初鼓书艺人李成义,三年出科。清代末叶,东路大鼓在昌潍及烟台西部地区十分兴盛,名家有“钢镢子”李元春、马六(原名王佃)、陈福元(“水仙花”)、陈富贵、李三花枪、时福临、台福元(“台五”)、“铁镢子”刘铭钢等。东路大鼓流行于惠民地区,出现了邢占魁、邢玉贵、王江城、杜江洪,以及响遍武定府的“大将”左玉玺等。唱腔根据内容和故事情节的需要而变化,既适合演唱短篇、中篇,也适合长篇大书的演唱。当地艺人经常表演的传统鼓书有《杨家将》、《胡家将》、《岳飞传》、《响马传》、《小五义》、《绿牡丹》、《韩相子讨封》、《十粒金丹》、《1雪原》、《江姐》等。其后,盲艺人周胜奎、孙宝庆均为弹唱能手。影响所及,后来出现的“诸城大鼓”、“藏马大鼓”、“安邱大鼓”、平度“小北口”等,均为东路大鼓的衍化。

2009年“东路大鼓”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二批“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创始人为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掖县孙双宾。他精通音律,满腹经纶,曾被委以县令,拒不赴任而下海说书,其后名家辈出。
周金山克服种种困难学唱“东路大鼓”,掌握了它的基本知识和演唱技巧,演唱继承了父亲的演唱特色,大胆改革创新,继承和发展了传统艺术,使东路大鼓后继有人。1976年以后,周金山的东路大鼓多次参加省级比赛,皆获奖。

随着现代化传播媒体的发展与西方文化热的思潮的兴起,东路大鼓同其他传统文化曲目一样,市场急剧萎缩,处于濒危状态。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曲种,滨城区成立了“东路大鼓书[¡]枞阳鼓书是一种安徽省的传统民间艺术,在枞阳县流传很广,俗称“大鼓书”。……详情>院”,请鼓书唯一的传承人——周金山授徒,开展传习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演唱时三弦伴奏,演唱者一手夹钢板,一手持鼓锤,有节奏地敲击,也有艺人自弹自唱。唱腔有慢板(三大腔)、二板(流水)、快板、串子口、连环口等。音乐委婉动听而少阳刚气,板腔结构总体看属徵调式。常用板腔属慢板类的有“大开门”、“小开门”、“起句”等;中板类的有“四六板”、“慢流水”等;快板类的有“流水板”、“快板”等;花腔类则有“悲调”、“脆板”、“花调”等。

一百多年前就有唱“东口调”的老艺人邢占魁,后传于子邢玉贵(滨州市里则镇邢家村人)。昌潍地区有孙双宾、陈福元、邹金奎等老艺人。


传统书目丰富,计有《寇莱公赶考》、《宋江起解》、《排王赞》、《鹦歌对诗》等段书五六十段;《响马传》、《陈三两爬堂》、《金杯记》等中篇书十余部;《梨花盏》、《五雷阵》、《呼家将》等长篇书十余部。

东路大鼓地方气息浓厚,唱腔优美动听,演唱爱情、抒情、欢快的作品更是有姊妹曲种不及相比的独到之处。
其演唱形式一般采用大鼓(支在三脚架上的扁鼓)和钢板(浮板为月牙形、底板为长方形)伴奏,演唱者边击鼓、板,边说唱,唱词为韵文,兼以散文念白,绘声绘色,引人入胜。东路大鼓的曲调刚健有力、活泼流畅,语言通俗质朴,深受群众喜爱。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