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河北坝上闪电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经省编委批准设立。
2015年,河北坝上闪电河国家湿地公园被列为全国23家重点建设的国家湿地公园之一。同年,河北坝上闪电河国家湿地公园投资1300多万元新建了观鸟长廊、观鸟步道、木质半封闭观鸟屋和宣教室等,并安装监控设备,配备了高倍望远镜,在保育区建设了三个鸟岛,为鸟类营造更好的繁殖、栖息环境。
历史沿革
2023年11月30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第一批)》,河北沽源坝上闪电河湿地入选。
2013年,河北坝上闪电河国家湿地公园通过验收,同年10月正式授牌,成为河北省首家国家湿地公园。
交通路线
驾车从s244省道北向南行驶即可到达河北坝上闪电河国家湿地公园。
资源情况
植物资源
河北坝上闪电河国家湿地公园有野生植物50科、140属、210种。其中蕨类植物有2科、2属、3种;被子植物有48科、138属、207种,其中双子叶植物39科、104属、160种,单子叶植物9科、34属、47种。植物区系属于欧亚草原植物亚区的蒙古草原地区,以植物、湿生植物和水生植物较为丰富。代表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在大面积地势低平的洼地、草甸主要分布有白刺、碱蓬、中亚苔草、羊草等植物;周边陆地区域分布着以盐地碱蓬、灰绿藜、委陵菜、碱茅、狗尾草等植物,多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河流、湖泊等水域分布有金鱼藻、杉叶藻、芦苇、狭叶香藩、水麦冬、泽泻等水生或沼生植物。动物资源
河北坝上闪电河国家湿地公园的陆生脊椎动物种类以草原动物和湿地动物群落为主,共有陆生脊椎动物222种,隶属于4纲26目59科138属。其中两栖纲1目3科3属5种,爬行纲1目4科7属11种,鸟纲17目40科105属176种,哺乳纲6目12科25属32种。有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4种,即黑鹳、大鸨、中华秋沙鸭、金雕。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27种,包括大天鹅、小天鹅、鹗、草原雕、乌雕、鸢、苍鹰、雀鹰、普通鵟、大鵟、白尾鹞、鹊鹞、红脚隼、燕隼、红隼、黄爪隼、红角鸮、纵纹腹小鸮、短耳鸮、长耳鸮、白枕鹤和灰鹤、角鸊鷉、鸳鸯、白额雁、斑羚以及石貂。

观鸟园
河北坝上闪电河国家湿地公园观鸟园位于河北坝上闪电河国家湿地公园保育区内,草原湖湿地总面积799公顷,是珍惜鸟类栖息、停留、繁殖的主要区域,每年都会有成千上万的候鸟到这里觅食、栖息。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河北坝上闪电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城东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5°44′-115°51′,北纬41°37′-41°48′,北部以魏华营村西北草原湖北部湿地为边界,南部以闪电河水库南部湿地为界,东西大部分以湿地和耕地分界线为边界。闪电河国家湿地公园地形地貌
河北坝上闪电河国家湿地公园地处华北平原向内蒙古高原过渡隆起带,受周围山体影响,地势呈南高北低、东高西低之势。闪电河水库和草原湖分别镶嵌于南北两端,蜿蜒曲折的滦河源头——闪电河从中间穿过,河道两侧是大面积的草甸湿地,闪电河水库北部为山地丘陵地貌,最高处海拔1549米。湿地最低为1381米。平均海拔1475米。闪电河湿地是在河流动力和地质动力综合作用下,由河流、沼泽、滩涂、湖泊和人工库塘等组合而成的复合型内陆湿地。

主要景点
滦河神韵风景区
河北坝上闪电河国家湿地公园滦河神韵风景区建于2012年,由河北坝上闪电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牵头、地方财政及公园管理处出资建设。已完成一、二期建设工程,占地面积约3000亩,建筑面积约700亩,总投资4600万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仿古景区大门、管理接待室、停车场、长城墙、观赏防护性木栈道、观赏亭、仿古廊榭、仿古围墙、月台、绿化亮化、河道疏通等工程。三期工程规划占地约2000亩,建筑面积约300亩,总投资5400万元,建设内容包括:游客中心、生态停车场、标准化星级厕所、餐饮住宿楼、标识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期工程在2020年实施并完工。
生态价值
河北坝上闪电河国家湿地公园内有山地、丘陵、滩地、河流、湖泊、库塘等各类土地资源,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和生境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典型多样的生物群落,以及坝上高原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特别是典型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和多类型的湿地资源,不但是高原生物的富集地,而且是我国三条主要鸟类迁徙路线的东部通道,是东北亚—澳大利亚鸟类迁徙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鸟类迁徙路途中的重要停歇和觅食地。闪电河湿地是京津的一道天然屏障和主要水源地,保护和恢复好这块湿地对净化涵养水源,减缓浑善达克沙地对京津地区的侵袭,保持坝上典型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景观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开发建设
2009年12月,河北坝上闪电河国家湿地公园被国家林业局批准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