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中华民俗 > 民间习俗 > 黑龙江独特的冰雪建筑文化

黑龙江独特的冰雪建筑文化

5米,且多为石料。

墙壁东北建筑的墙壁厚度一般在50厘米以上,充分起到了防寒保暖的作用。
东北的古代民族为了在寒风凛冽的冰天雪地中生存,“常为穴居,以深为贵。

东北的冰雪建筑是起始于地下的。
炕是北方人的“暖床”。

暖气东北楼房一般采用烧煤集中供热,室温可达20℃到25℃左右。
直到辽代女真族开始,东北人的祖先们才正式从穴居转变为在地面上建筑房屋居住,并辅以火炉、火墙、火炕等取暖设备。

窗户多采用双层玻璃窗,由于密封好,还抽了真空,这种窗户在保温的同时也保证了室内充足的采光。
该建筑不仅冬天保暖效果好,夏天也十分的凉爽。

时至今日,东北的建筑及相应的设施对人们防寒取暖依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房顶为迅速清除积雪而采用尖顶斜坡屋顶。
但由于地下采光和通风条件差,人们开始利用木材和一些毛草,从深地下走到浅地下乃至地面,赫哲族早期居住的“地窖”、“马架子”就是此类过渡性住所。
哈尔滨建筑大学在西大直街上的主楼建筑(哈尔滨工业大学旧址),墙壁最厚的地方可达2。我国自古就有“南人习床,北人尚炕”的习俗。”用九节梯子下到洞穴之中,在洞中生一火盆,周围铺着树枝、柴草或皮张来抵御风寒。
黑龙江冬季漫长,气候寒冷干燥,冬季平均气温零下15℃到零下30℃,在这样寒冷的环境中生存恐怕是其他地区的人们所难以想象的,在长期的适应和改造生存环境的过程中,从竭尽全力开山凿洞抵御严寒到随心所欲利用冰雪资源制作冰灯、雪雕,东北人民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征服自然的过程,并随之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冰雪建筑文化。
但随着建筑材料的更新和建筑技术的改进,现在已少见这种建筑,只有哈尔滨市中央大街的一些尖顶建筑还保留着这些特征。和我国南方冬季室内外温差不大正相反,东北冬季的室内外温差可达30℃到50℃!

谈到冰雪建筑文化时,不能不谈谈“火炕”。
尽管现在北方城市的楼房几乎已没有火炕,但很多北方农家仍然安卧火炕,“老婆孩子热炕头儿”仍是东北农村淳朴民风的象征。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