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中华民俗 > 民间艺术 > 齐齐哈尔木板书

齐齐哈尔木板书

概述:

木板书即木板大鼓,是曾流行于齐齐哈尔一带的传统曲艺样式。演唱时左手持木板,右手击鼓,没有伴奏乐器。

起源

木板书即木板大鼓,最早起源于明朝时期的山西胡家,在大迁移中传入河北、河南一带,河南称木板大鼓,河北称木板书,后来形成的西河大鼓[¡]西河大鼓是中国北方地区的鼓书暨鼓曲形式,传统曲艺曲种之一。普遍流行于河北境内并流传于周边河南、山东、…详情>京韵大鼓[¡]京韵大鼓,中国曲艺曲种之一。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形成于京津两地。河北木板大…详情>,也是在木板书的基础上结合地区音韵,并加入多种伴奏乐器发展形成的。

传承

木板书的传承人郑焕江1918年出生于河北省,14岁拜师学习木板大鼓,随师傅到山东、天津、东北等地演出,50年代初,来到齐齐哈尔富拉尔基区,黑龙江广播电台和齐齐哈尔广播电台曾录制了郑焕江演播的多部长篇传统书目《杨家将》、《呼家将》、《岳家将》、《东汉》等等。郑焕江是一位民间艺术家,为人忠厚,善于学习,有深厚的艺术家功底,勇于改革创新,过去民间大鼓曲调单一,平铺直叙,郑焕江首先从曲调唱腔中进行改革,结合书中不同人物的性格和情节的发展来创腔,人物按行当表演模仿,并借鉴京剧的念白和身段,塑造人物性格,运用各种拖腔颤音,当人物思想斗争激烈或者情节发展到高潮时,他的唱腔加速,用大段贯口,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齐齐哈尔木板书,书目分中长篇及书帽、小段,题材多为历史演艺、民间故事、通俗小说等。

郑焕江老人已于1986年去世,,如今我们能听到的只是八十年代初,郑焕江在生病期间在医院录制的木板书《杨家将》。听过郑焕江老人木板书的老人,提起郑焕江时都是无比的崇敬和怀念,遗憾的是,这一民间艺术家形式竟然快要成为绝响了,一些木板书爱好者也只能说一些小段。

木板击节,鼓音伴唱,腔正韵圆,情节跌宕,提起齐齐哈尔木板书,我们的记忆就被拉回到半个世纪前,一部长篇木板书《杨家将》在齐齐哈尔广播电台播出,民间艺术家郑焕江的名字成了人们心中最耀眼的明星。半个世纪前,社会上的娱乐休闲方式还很单一,一部长篇木板书《杨家将》丰富了人们业余生活。演播者就是民间艺术家郑焕江,每到中午时分,人们宁可不吃饭、不干活,也要听完郑焕江的木板书。负责挖掘整理郑焕江木板书的李国梁介绍说,当时,郑家有个说书馆,整个富拉尔基区,就属那儿热闹,大人们在里面喝茶听书,小孩就在门帘下边蹭书听。

申遗

齐齐哈尔木板书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正在面临消亡。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期待这一有着几百年历史的艺术形式,再次登上艺术舞台,美妙的声音再次在我们的耳边萦绕。

郑占勇是郑焕江老人的儿子,作为郑焕江木板书的传承人,只是在小时候跟父亲学过两个段子。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