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客人如何防备,她们都能趁客人一不留心的瞬间,于一米开外处将饭准确地抛入客人碗中。解放后,随着山区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拉饭不再是仅仅让客人吃饱肚子,而已成为一种逗乐行为。
旧时桐城山区少水田,粮食以小麦、玉米、山芋等为主,大米显得珍贵。按乡俗,盛在碗里的饭一般不能剩留,客人既要吃掉碗里的饭,又要时时提防再有饭抛来。
抛与防之间,斗智斗巧,场面十分热闹有趣。劝饭者多为姑娘、小媳妇们,她们不仅巧言善劝,且有一手抛饭绝活。
除山区外,县内不少乡村也有拉饭习俗,但仅在招待新姑爷的宴席上拉饭。山里人待客热诚,每逢客至,总要热情劝客人多吃饭,长此以往,相沿成拉饭习俗。席间不兴劝酒,极力劝饭。碗里上为米饭,下为辣椒糊,往往辣得新姑爷大汗淋漓,连声告饶,以此为乐。新姑爷初到丈人家,村里姑娘、嫂子们轮番盛饭,硬要新姑爷吃下去。
大凡家里来有贵客,特别是新亲、稀客,一般都要极力劝饭,甚至抛饭取乐。
旧时桐城地区拉饭习俗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