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节日 > 传统节日 > 客家中秋烧“瓦塔”

客家中秋烧“瓦塔”

孩子还会向火塔撒盐粒,发出火星噼啪响的声音;向塔抛入松香,火焰明亮冲向高空。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但你知道客家人在中秋节这天怎么过吗?

客家中秋特有节目,烧“瓦塔”。


客家仪式

现在不仅在中秋夜烧瓦塔,烧塔仪式也渐渐变成了迎接远方贵客的一种客家文化。


现在客家人每逢重大节日或远道而来贵客光临都会在夜幕降临后举行难得一见的烧瓦塔仪式。
叠塔时塔基砖、瓦常是两片合在一起按“品”字形架放,架叠时砖或瓦之间留有一定间隙。直径大的塔,高度达二米多。(后被朝庭命名为“国渡”的渡口遗址)。以纪念这位家乡的爱国民族英雄。叠的塔通风良好。

后来每年中秋夜,老百姓都会在渡口边上砌起灯塔,得通火。


瓦塔构造

塔基用砖5层,塔基上面用瓦片叠加成1.2-1.5米高,塔的顶端是开放式的,像大烟囱。
开始烧塔了,点燃干枝,烧起瓦片塔,熊熊烈火冲上天,孩子们高兴极了,他们拍手欢笑,有的牵手形成圆圈做游戏,唱儿歌:“月光光照灶前(赣州话即厨房),……”,大人们喝茶、扯谈,其乐无穷。到下半夜时分数万抗元将兵全部安全地渡过了牛吼河。

中秋节吃过晚饭,几家街坊围着一瓦塔,瓦塔旁的桌子上摆着月饼、甜生藕片、柚子、瓜子和花生。


塔火和明月照亮了整个浮桥。



如果那时、你到郁孤台赏月,明月下的客家村落,“红塔”遍地,火光将客家村落照得通明。


中秋节当天,禾市老百姓在牛吼河上用自家门板、茅草架设了一浮桥,供文天祥率军过桥抗元。
而且此习俗在赣南慢慢传开。

当天晚上附近老百姓拿出家里所有的米果、饭酱(月饼);摘下树上所有的柚子、桔子送到文天祥部队。
月圆时村民们在渡口用砖块和瓦片砌成一个高约三米的大塔,并搬出所有的稻草,不停地放进去燃烧,烧得塔身通火。塔基上有前门(送干柴)和后门(除灰渣),塔身上有方形或菱形的“窗”。不久,又先后转移到汀州(治今福建长汀)、漳州龙岩、梅州等地,联络各地的抗元义军,坚持斗争。

农历八月十四日,在大人指导下,小孩子在空地上叠瓦片塔,瓦塔形状是“圆形”,寓意为“中秋月圆人也圆”。


起源

南宋未景炎元年(1276)正月,文天祥被元兵所扣留并将他押解北方,行至镇江时,文天祥冒险出逃。
经过许多艰难险阻,在南剑州(治今福建南平)开府,指挥抗元。

“烧塔”到达高潮时,当整个塔身被烧得通红,堆塔的瓦片都被烧得通红透明时,称为“红塔”,会带来“红运(好运)”。
文天祥率全军及老百姓共万人在渡口边上拜月神,祈求早日收复失地,国家兴旺发达。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