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早些年农家来钱不容易,买不起,就只能自家做。
月亮透过树叶间的缝隙走得飞快,边走边把光色抛洒开来,照亮了我家的院子。月饼当然是不能少的,不过不是去买,而是亲手做。过好日子的先祖,没有忘记月亮的恩情,祭祀敬献就是表达内心的感激!
这感激一直表达到今日。你看,天上地下的果实都是圆圆满满,甜甜蜜蜜的,这意蕴多美啊!月饼更是少不得,众生将对月亮的一片诚敬之心活化在里面了。现在想来,还不这么简单,是我们的先祖,从月亮上认识了寒暑循环,一年十二个月不就是明证吗?若是有日无月,我们就无法准确掌握岁月轮回,就无法把握春种秋收,就会继续生活在混沌之中。和好面,整好馅,往里一包,再放进月饼模子里一脱就行。
晋南乡村,八月十五中秋节家家都要祭祀敬献一轮圆月。只是模子不是家家都有,多数人家需要去借。苹果、梨儿、葡萄虽然没有西瓜那么大,却和西瓜的摘法不一样,西瓜是从地里摘下的,苹果、梨儿、葡萄是从树上摘下的,同样是摘,却有了天上的含义。买下的当然好,好看,也好吃。娃大了,好献爷。随着袅袅的烟雾升起,我便跪在地上,朝月亮磕头,边磕边念叨:月亮爷,保护娃。这么读起来不顺口,我们念叨着满顺嘴。那几天,月饼模子忙极了,东家进西家出,从早忙到黑了,还有人家没有脱出月饼来。这时,将小桌端出来,摆上供品,再摆上香炉,点着香,敬献月亮。一切预置好了,就待月亮升起。因为那个月亮爷的爷,我们念叨的是“呀”。到地里去抱回个大西瓜,在树上摘下些苹果、梨儿、葡萄。逢这时,小孩就排了队,跟着模子走,直到把模子拿到手,再一溜烟地跑回家。原来是这一轮无声无息的明月,向我们的先祖揭示了上天的秘密,时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里程,大家都有好日子过了。
乡亲们为什么这样虔诚地敬献月亮呢?中秋时节天不热不凉,庄稼成熟了,人们吃饱了,喝足了,坐在院子里那明亮的月光下,闲话柴米油盐,儿女成才,该是多么幸福的情景啊!古人认为这美好的光景离不开月亮的照耀,所以就献上供品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敬献的准备工作,一早就动手了。敬献大西瓜,是因为西瓜又大又圆,包含着圆圆满满的愿望。
敬献月亮是特别讲究的。
晋南的中秋节
出处/作者:乔忠延(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