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节日 > 民族节日 > 蒙古族兴畜节

蒙古族兴畜节



组织者在帐篷和蒙古包[¡]蒙古包是草原游牧民族使用的民居形式,因为大多为蒙古族使用而得名。由于世代过着游牧生活,逐水草而居,为…详情>里铺好牛皮炕毡,点上取暖的火炉,邀请牧工入座,牧工之间互致问候,交换烟袋和鼻烟壶,交流如何放牧接羔,合理利用草牧场;如何搞好畜疫防治,选用种畜,抗灾保畜,抓膘保膘等经验。
接下来共同品尝新鲜奶茶,吃奶食和糕点等食品。年轻牧工虚心请教,认真向老牧工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放牧技能。

在吃茶前,年长者,各家户主和有知识的人,带头洒撒奶食、奶茶敬天、地、敖包,而后,长辈人给牧工们献茶,因为牧工平时最辛苦,这一天他们是最受尊敬的人。
以每个村落为单位,选择一处草牧场,集会欢聚给牲畜过新年。过畜年的人们有组织有分工的赶上勒勒车,拉上蒙古包、帐房、柴草、牛粪、炊具、面粉、奶食品、炒米等,准时赶到指定地点,由牧民自发公推几位年长有经验的组织者,进行节日的具体安排。这一天的食品一般都要准备七种,包括:奶茶、肉食、肉汤粥、冻血肠、面食、面条等,七种食品分七个锅灶制作,分七次上桌,食前必须敬天、地、祖宗,然后才可食用。

按着选出的日期,牧工们穿着鲜艳的冬装,骑着骏马、骆驼,赶着成群的牛马羊,聚到选定的草场。
主要项目是查看膘情,研究春收(接羔接犊),为种公畜祝福,还开展各种活动。届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秩序井然。有固定帐篷,扎蒙古包,清扫场面,安置锅灶的;有收集奶食品和各种使用家具的,安排停当后,妇女们开始准备茶饭。

在野外过畜年是很有意思的,组织的很有秩序,饮食也很丰富。

兴畜节(玛拉都、希尼、奥如拉那,意即牲畜的新年)是蒙古族牧民很早以来的传统习俗,没有固定日期,大体在正月末二月初举行。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