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节日大全 > 辛亥革命纪念日 > 辛亥革命纪念日的历史背景

辛亥革命纪念日的历史背景

为了纪念推翻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而设立的节日
19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中武昌起义的爆发日。
19世纪末20世纪初,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人开风气之先,排除顽固守旧势力的干扰,成功引入西学(美式教育),创办新式学校,将平民教育纳入腐朽的清王朝的视野。清政府迫于形势压力,不得不对教育革新網开一面,于1905年末颁布新学制,废除科举制,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式学堂,西学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后,胜利果实曾一度被北洋军阀夺取,北海闭园10余年直至1925年8月1日才正式开放为公园。
虽然直到1909年,沿袭中国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才真正废除,地方科举考试才真正停止。但是,教育方式的這一根本性变革,有意无意间从思想体系上动摇了腐朽的清朝的根基,大批思想进步锐意创新的社会精英以及血气方刚的年轻新锐随即脱颖而出,为后来风起云涌的革命积蓄了巨大能量。
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出卖给帝国主义,激起全国人民反抗。四川民众由保路运动发展到武装起义,清政府急调湖北等省军队入川镇压。湖北新军工程第八营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等人率领起义军攻占凤凰山,并控制武昌,湖北军政府成立。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全国24个省区有14个先后独立。
這次起义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诞生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人民成为了国家的主人。由于1911年是干支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
清朝末年,由于政治的政体腐败,社会矛盾激化,帝国主义的经济、文化侵略,清王朝也到了频临覆灭的地步,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在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孙中山先生团结汉族与少数民族人民集合社会先进力量,进行革命的发动与准备工作,决心推翻清朝封建统治,拯救中国,拯救中华民族。革命党人在孙中山先生的领导下,前赴后继,英勇奋战,先后多次发动武装起义,撼动了腐朽的清王朝的根基,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河。
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驻军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熊秉坤首先发难。接著各营也相继响应,革命军气势如虹,锐不可档。武汉三镇首先光复,各省也纷纷光复。清廷眼见大势已去,只好宣布退位。没落腐朽的封建帝制与清朝一同埋葬,开创了二十世纪的新纪元。
辛亥革命纪念日的历史背景

» 返回辛亥革命纪念日目录

黄历列表 农历黄历大全 吉日大全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