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传统文化 > 湖南株洲狮王庙庙会

湖南株洲狮王庙庙会



株洲还有哪些庙会?

1、农历六月初六 株洲县龙凤乡凤凰山庙会

株洲县凤凰古寺修建于唐代佛教兴盛时期,坐落在龙凤乡天台寺村的凤凰山顶的千金坪,地处株洲县、衡东县、攸县的交界地,海拔680米。
每年的这天,几乎所有的村民都会到庙里来拜拜。

2、农历五月三十、七月三十 茶陵县云阳山庙会

“云阳山南岳宫迎驾庙会”形成于唐初永徽年间,由农历五月三十的“迎驾”仪式、农历七月三十的“送驾”法会两部分组成。
“发肉”是本地特色美食,虽叫“肉”但不是肉,是面粉经过油炸,等冷却后再入锅蒸熟,油而不腻。等到农历二月十五,庙会组织的锣鼓队还到每户人家里敲锣打鼓,给村民集体拜寿,送祝福。后来,形成了一个传统,每到农历二月十一日,就举行庙会,“文革”时曾一度停止,直到1986年才再度兴起。


狮王庙传说

清朝末年,凌氏业其父子耕作塘田,挖得狮圣,将其供奉,村民开始祭拜,香火越来越旺。


荷塘区政府于2012年颁发了文物单位证明:狮王庙,仙庾镇霞山村,清代,古建筑,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正堂长约20米,宽约10米,还有戏台、棚厂走道及余坪隙地,总面积约占1200平方米。
如今的“云阳山南岳宫迎驾庙会”,已成为湘、赣、粤周边影响较大的道教活动之一。

“发肉”寓意一年能够发达、发财。


庙会老传统:吃吉祥面和“发肉”集体拜寿

如今,庙会还保留下了过去的一些“老底子”:抢吉祥面,吃“发肉”。
相传庙会是为迎接南岳圣帝前来云阳山避暑而举办。
狮王庙庙会自清朝就有了,至今已有100多年。
中午,村民会在庙堂里聚餐、吃饭,面和“发肉”是必吃的。

午餐饭点时间一到,面和“发肉”上桌,就被村民你一大筷、我一小筷消灭干净。
整齐的服装,浓浓的舞台妆,节日有组织人,还有“艺术总监”。

每家村民都要抢到庙里准备的面条,寓意是全家人能在一年里驱瘟防疫。
庙会上,群众可欣赏到祈丰舞、火龙舞、“草龙游山”和道士的“踏罡”、“步斗”等传统的迎送南岳圣帝活动。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是凤凰神诞辰之日,乡民们要齐集在这里祭拜山神,还要喝一瓢灵泉水。虽然是村民排练的舞蹈,但排场并不“山寨”。

和传统的庙会相比,现在庙会有很多村民自发排练的节目精彩上演。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