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传统文化 > 时令节气 > 立秋迎秋的古老风俗

立秋迎秋的古老风俗

宋朝时,宫廷内中殿要种一棵梧桐树,立秋时太史官启奏“秋来”,同时想办法让一两片梧桐叶落下,表示报秋。

四川东、西部还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立秋时分,许多老皇历中都标有具体时间),全家老小各饮水一杯,据说可消除积暑,秋来不闹肚子。
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汉代天子立秋要射猎,表示秋来扬武之意,并用猎物来祭祀宗庙。”立秋前,人们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立秋当日吃下,以清除暑气,避免痢疾。民间则流行戴秋叶,或者用石楠的红叶剪成花瓣,插在鬓边。

随后,立秋风俗被广泛传播并得到多样化的发展。
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桃核留起来,等到除夕时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认为这样可以一年不生瘟疫。山东莱西地区则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种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
周朝时,逢立秋之日,天子便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京城西郊迎秋,祭祀少皋、蓐收。
立秋是中国的一个重要民俗节日,人们把这一天当作酷热与凉爽两种天气的分界线,因此对它非常重视。


在河洛一带,民间早有立秋迎秋之俗,封建帝王也不例外。
杭州一带则流行食秋桃。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