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佬族墓葬则相反,脚登山,头枕空。
仡佬族先民葬俗有其民族特色。
清代以前,仡佬族不立墓碑,只在坟前栽一棵树,其种类采用泡木树、松树、柏树或黄杨树。
仡佬族墓葬朝向特殊。
近现代以来,仡佬族已经放弃了上述费用耗时的特殊葬俗,改行土葬。孝子添土掩埋,然后众手垒坟。仡佬族出丧一般不丢“买路钱”,因为当地各族人民都承认仡佬族为本地最古老的土著民族。墓穴用石板或石头砌成,刻饰花卉鸟兽,人物故事,楹联墓志。清代以后,渐有立碑者,且墓室建造精良,墓门墓碑雕工细致。棺入墓穴,以布幔遮四周及顶,开棺盖,孝子整理死者穿戴,称为“清棺”,盖棺后,以石板盖顶。在某些具体环节上,各地又有不同之处。”三是悬棺葬,如《行边纪闻》载:“仡佬……殓死有棺而不葬,置之崖穴间,高者绝地千尺,或临大河,不施蔽盖。”二是竖棺葬,如《魏书·僚传》载:“僚……死者竖棺而埋之。”以上仡佬族古老的葬俗遗迹,在黔北道真、务川及川南珙县等均有发现。一种是崖葬,即置尸崖穴之中,如《华阳国志》记:“有濮人冢,冢不闭户。黔省俗谚称“横苗倒仡佬”,反映不同民族墓葬的方向特征。所以,俗称仡佬族墓葬为“倒埋”。”还有个别支系的仡佬族实行火葬,如《黔南苗蛮图说》记:“剪发仡佬……人死则积薪焚之。有的在坟前垒三块石头,在坟顶上立一方石为标志。
在丧葬仪式方面,各地仡佬族的做法大体一致。一般墓葬以头枕山峰,脚朝山脚为顺。织金、遵义、清镇等地仡佬族有“砍夏”(杀牛献祭)的习俗,称为“做亡斋”,有的在安葬之时做,有的在安葬之后做。
仡佬族的坟地多选在山坡上,因此出殡称为“上山”。孝子执“引魂幡”引灵柩前行,亲友随后送葬。
仡佬族的丧葬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