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民族文化 > 民间传说 > 文天祥的故事

文天祥的故事

文天祥的一生,与这场残酷的民族征服战争相始终。此则故事带有传奇色彩,表现了文天祥关心民间疾苦而又壮志难酬的情怀。在强敌入侵,国土沦陷,生灵涂炭的危急时刻,文天祥毁家纾难,组织义军,举兵抗敌,历尽艰辛,兵败被俘,囚三年而始终坚贞不屈,慷慨殉国。

自20世纪80年代始,吉安市县宣传文化部门和民间文学工作者一直致力于搜集整理民间流传的文天祥故事,先后编印或出版了《文天祥传说故事集》《文天祥的故事》《吉安地区名人传说》《吉安民间故事》等。
如《拜天马山》,说的是文天祥被贬回乡后,欲拜倒天马山来阻断泛滥成灾的富水河。拜了七七四十九天,眼看山要崩了,夫人却急忙来告诉他:元军又入侵了。

文天祥宁死不屈的故事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
"

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


文天祥故事主要讲述了文天祥年少志高、发愤进取;热爱家乡、为国尽忠;破除迷信、惩恶扬善;艰苦奋斗、坚贞不屈等内容,大多数以史实为基本内容加以传奇演绎,自南宋末年流传至今,具有鲜明的民间文学特征和浓郁的地方色彩。
"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

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文天祥(1236—1283年),字宋瑞,号文山,今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文家村人,南宋民族英雄,以忠烈名传后世。
13世纪初,蒙古族在中国北方强大起来,建立了蒙古汗国。从1235-1279年,蒙古与南宋之间的战争持续了40多年,南宋终被灭亡。他生活在一个民族危机阴影笼罩的时代。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他的浩然正气与日月同辉。其故事在吉安民间或口头、或文字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民间传承性。这些故事寄托着家乡人民对这位杰出先贤的敬仰与缅怀之情,成为励志教育和激发吉安人民爱国、爱乡的生动教材。他一回头起身,便前功尽弃,天马山没倒下去。为什么他能拜倒天马山呢?因他是状元公,是文曲星下凡,地神要买他的账。

文天祥少年、青年时期,曾长期居住、生活在吉安县永和镇的文家庄,少年起先后在吉安县固江镇的侯城书院和吉安城的白鹭洲书院等求学,以后的抗元斗争及兵败被俘押往元大都途中,都在吉安一带地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