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特色饮食习俗
做酱
《北盟会编》记载:金时女真人“以豆为酱”。至今,农村中满族甚至长期生活在本县的汉族或其他一些民族家庭仍习惯于用黄豆制酱。
各种酸食
其一,将玉米或高粱米浸泡发酵磨成水面,用箩去皮等粗物,使汁液沉淀,俗称汤子面。可调味、淹渍咸菜,几乎是一日三餐必备的食品。
本溪、新宾等地吃法均类似,但岫岩等地满族在食用时,一般要加菜卤作料,俗称馇子。做时将铁皮汤筒套入拇指,用力攥面,面从筒中挤出成条状甩在锅里煮熟即可食用,俗称汤子。再放入缸中趁热捣碎,取出打好大小适中的酱块,搁置到来年四月,将酱块洗刷干净打碎,放入缸中,加盐、添入清水,待发酵后食用。其做法是,头年腊月,将黄豆上锅烀得熟烂。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