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民族文化 > 民族风情 > 安徽境内畲族特殊的结婚习俗

安徽境内畲族特殊的结婚习俗



畲族是一个爱歌唱的民族,每逢节日,男女青年参加集市活动,往往集体盘歌。


嫁婚方式:有女婚男嫁和男婚女嫁两种方式。
其中有《拦路歌》、《有缘歌》、《交情歌》、《付娘(姑娘)歌》、《付郎(小伙子)歌》等等,大都是谈情说爱的唱和,在盘歌活动中是比歌喉较才智,表爱慕之衷情,以求男女间的相互吸引,从而建立亲密的感情。

喜期前两日,媒人挑男方礼物到女家,女方村寨妇女热情相迎,将板凳放堂屋东首让坐,他按畲族规矩,将板凳移西首落坐,以示歉意。
当新郎到达宴会场上,席桌空空如也,新郎就开口唱歌,唱要什么酒菜的歌,厨师对歌,一唱一和,新郎所要的酒菜,一样一样地端上桌子,才举行宴会。

迎亲:结婚日,对歌鏖战两晚的媒人胜利归来后,打扮一新的新郎步行到女家迎亲,女家以丰盛酒宴款待,而酒菜是由男方全部办好,请赤郎子(厨师)挑到女家。
但双方要达到正式结合,仍要得到父母的应允的托媒撮合。

这时,新娘身着盛装而来,头梳螺式或筒式发髻,戴凤冠,插银簪,腰扎绣有“百年好合”的花腰带,与新郎交拜、祭祖,大家围坐唱拜;然后,新娘辞别父母等亲人,与新郎步行去男家。
以后便开始对歌,媒人要通宵达旦与村寨妇女对歌两晚。男婚女嫁,则同汉族习俗。在畲族内部,同姓近亲不婚,同姓不同香炉(即同姓不同宗),或同宗已趋过五代者,则可以结婚。

媒人:媒人多为男性,大都是当地有威望的老年人,畲族一般称媒人为“亲家伯”或“行郎”;媒人一般有特殊的技能,即有好“肚才”,会唱一口好山歌。
女方将亲手织的长八尺到一丈二尺的畲族彩带,由媒人转送给男方,就算正式定亲。媒人是在男女双方爱恋之后,协助办好订婚手续、商量结婚事宜;并送糯米给女家酿结婚甜酒,婚礼举行时迎新娘等等。20世纪初,由浙江景宁县迁来,最初隐居深山老林,后逐步移居平地,与汉族杂居。

婚制:也是封建包办婚姻制度,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双方才能缔结婚约。

畲族分布在安徽省宁国县千秋关一带,约1000余人。


定亲:男女青年通过盘歌后相互了解和恋爱后,便各自告知自己的父母,如父母同意,男家托媒向女家求亲。
宴毕,女家收拾杯盘时,新郎和厨师又一件一件地互相唱和,直到收席完毕。女方请他抽烟,他回向堂屋内的村寨老小敬烟。他们的婚俗世代传承,有自己的民族特色。他到女方村寨时,和寨里妹子对歌时,能即景生情,应答如流,就会受到女方及村寨的欢迎。一般有女无儿的人家都招男入赘,以婿为子,女方父母视婿如子,亲友也都尊重。如媒人对歌不流畅,就会受到对方的奚落,甚至把他赶出村寨,要男方另请高明充当媒人。途中,新郎在前,新娘随后,各执雨伞一把,两人边走边唱,喜气洋洋。赘婿改从女姓,有财产继承权。

通婚范围:一般不与汉族通婚。
出处/作者:安史(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