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民族文化 > 民族风情 > 凌云县朝里乡歌圩

凌云县朝里乡歌圩



歌圩节当天大家盛装打扮。
远近青年男女穿着节日盛装,三三两两,且歌且舞,云集朝里那巴歌圩。

凌云县朝里风流歌圩始于宋朝,由祭拜岑大将军演变成朝里那巴歌圩,历经800多年,久而不衰。
胸中尽是开心事,一展歌喉抒情怀。当地为了纪念这位将军和他的妻子,修建了一座岑大将军庙。对得拢的就自寻地方对歌私谈,谈不拢的散开再找。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当地群众最重要的民间传统文化娱乐活动之一。戏台边、街道上,人山人海,锣鼓喧天;花丛中、竹林里,无处不洋溢着幸福和欢乐。

歌声此起彼伏,笑声喝彩声迭起。


歌圩节当天,该乡及周边百色、田林等地的演员齐聚一台,以歌传情、以歌会友,吸引了数千群众前来观赏游玩。
对未婚青年而言,风流街歌圩是物色心上人,谈情说爱的最佳场所。

朝里歌圩,除了欢歌乐舞,同时还举办一些极具特色的文化活动。
后来,把农历三月十六(圆月之日)作为岑大将军的祭日,祭拜活动就演变成了“歌圩节”。在青山含黛,翠竹掩映的青龙河畔,青年男女对歌、游戏、谈情说爱。
“阳春三月何处去,相约那巴歌圩节”。
歌圩节上随处可见穿戴色彩秀丽,做工精美的壮、瑶民族传统服饰、头饰的妇女,她们在广场上来回走动,展示美丽的服饰。有的相约晚上相会,有的相约明年再来。

作为歌圩节的重头戏,朝里北路壮剧[¡]壮剧,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壮剧又叫“壮戏”,旧时壮族自称“布托”,…详情>表演异彩纷呈:壮剧团自发地组织群众演员表演具有千年历史的壮剧节目;当地群众,展示精心编排由长篇叙事诗说唱和舞蹈融合而成的壮剧。


“朝里广场搭歌台,壮哥瑶妹云集来。
朝里风流街歌圩成为当地的“情人节”。

相传,当时有位名叫岑大的将军,带兵平乱,农历三月初八途经那巴屯时,将军妻子难产而死。
盘古瑶的服装头帕最漂亮,而未出嫁的蓝靛瑶少女服装更有特色,头饰多用五彩绒线扎出一个个彩球状的花朵装饰帽沿,映衬得姑娘的面容更光彩夺目。

朝里歌圩越唱越欢,瑶族生活越过越美。


每年农历三月十六,凌云县朝里乡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风流歌圩民俗活动。


壮剧是壮家人的“根”,在节日歌圩这样喜庆的日子里,北路壮剧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后来,每年农历三月初八这天,凌云、百色、田林等地的群众都要到那巴屯来祭拜这位有功将军,祈求五谷丰登,安居乐业。台上台下,热闹非凡,引来八方乡亲和游客流连驻足。特别是民族服饰展示,刺绣、纺织品、绣花鞋、背带、竹编、竹制品等民间工艺品,花样繁多,做工精致,让人大开眼界。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