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民族文化 > 民族风情 > 旗杆石:客家独特的人文景观

旗杆石:客家独特的人文景观

旗杆石点缀在青山绿水掩映的客家山村中,构成了一幅幅独特的人文景观。

行走在梅州农村,偶尔会看见在一些宗祠或老祖屋门前,屹立着一对甚至更多的独具一格的旗杆石,不屈的身躯直指蓝天,既有几分威严又有几分气派,既引人注目又耐人寻味。
上、下各穿凿一菱形石孔,两块石板板面相对,中间留出约30厘米左右的夹缝。

旗杆石与楣杆石(又名石笔,通常高约10余米)功能是一样的,都是用来标榜身份、光宗耀祖的。


旗杆石大部分采用花岗岩石刻凿而成,呈长方体形,高1.8米、宽30厘米左右,厚约20厘米,石板顶部呈葫芦状,极像一支蘸满墨汁的毛笔。


旗杆石与楣杆石(又名石笔,通常高约10余米)功能是一样的,都是用来标榜身份、光宗耀祖的。
就梅州来说,楣杆石不多见,而旗杆石却比较常遇到。

旗杆石点缀在青山绿水掩映的客家山村中,构成了一幅幅独特的人文景观,它是客家人文风鼎盛的佐证,是时代烙下的标记,更是解读客家人人文现象的表征。
在过去漫长的科举制封建社会里,在客家人的民间习俗中,凡是经过科举应试获得功名者,就可在宗祠或祖屋门前竖旗杆石,以此彰显身份,昭示世人,激励后辈。一般来说,旗杆石上刻有立石者的姓名、年代、功名等具体情况。在客家话中旗杆石与楣杆石正好近音,故人们常常将两者混为一谈,但无伤大雅,只不过是各地的差别不同罢了。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