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民族文化 > 民族风情 > 壮族传扬歌

壮族传扬歌

概述:

壮族传扬歌,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民间文学,广西壮族自治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壮族传扬歌是壮族民间伦理道德长诗的总称。流传于广西马山、上林、忻城、武鸣、都安等县。在民间古壮字手抄本中一般写作《壮族欢传扬》,意思是传播弘扬伦理道德的歌。它以格言、名言、谚语及俗语连缀创作而成,通过哲理性的语言,揭露统治者、剥削阶级的不公道行为,论述做人的道德规范和应承担的义务,以及如何处理好家庭内部关系等,是一部集壮族优秀传统伦理道德思想之大成的伦理长诗,被称誉为壮族的“道德经”。

2014年11月25日,壮族传扬歌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名录,项目编号为297。

壮族传扬歌

壮族传扬歌传唱形式独特,寓意深长,深受壮乡人民的喜欢,是当地人民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需要。马山各族人民都不同程度传唱壮族传扬歌。

实用价值

(1)挖掘、保护、发展壮族传扬歌,对于展示壮民族民间特色文化,增强壮民族精神文化自信心和凝聚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历史渊源

民间文学壮族传扬歌历史悠久。《传扬歌一》是此类作品的代表作,可能在隋唐甚至更早就已经产生,宋代形成雏形,基本定型于明代。诗中提到的重要地名有东京(今开封市)和马平县(今柳州市),不提柳州而提马平,说明长诗产生较早。出现的官名有一般的官、提督和皇帝,可推断产生于明代或明代初期。从社会阶级结构和经济形态来看,也说明产生于明代或明初。《传扬歌二》由清代前期今马山县境内金钗乡著名歌师蒙廷守创作,其中提到戊戌癸卯戊申丁酉四年,最早在顺治时期,最晚在乾隆年间。《传扬歌三》流传于马山、上林一带,从歌词内容可推断为乾隆时期作品。《百岁歌》和《不忘父母恩》都流传在马山片联等乡,歌中提到“石崇算好汉,破千万家财”,提到董永和土地买卖,说明其内容来源于清代的说唱作品。

(2)作为一个古老而有特色的民俗文化品牌,民间文学壮族传扬歌以其那古朴特色的魅力引起了区内外广泛的兴趣与重视。保护和发展民间文学壮族传扬歌,将为打造马山特色旅游文化品牌提供有利的资源条件。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学术价值

壮族传扬歌对民族考古学、民俗学、民族文学的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3)壮族传扬歌被广泛应用于节日、婚嫁、丧葬、劝和、集会等场合,并随着时代更新,充实传唱内容,其所蕴藏的历史文化,为壮族诗歌文化研究者提供了很有价值的研究资料。因此,弘扬、保护民间文学壮族传扬歌,将为丰富壮族民族音乐、歌舞、戏曲等提供创作素材。

传承人物

韦清元,男,壮族,马山县林圩镇联合村况项屯人,壮族传扬歌的代表性传承人,生于1932年3月,中专文化。自小热爱壮族传扬歌,并勤学苦练,不断创新壮族传扬歌歌词,掌握多种传扬歌唱技,形成自己的特点。多年来,他自发为附近村民传授唱技,利用农闲举办培训班,为壮族传扬歌的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培养的10多名弟子全部掌握壮族传扬歌演唱技法。

壮族传扬歌传唱范围较窄。马山县古寨乡、里当乡金钗镇林圩镇壮族传扬歌的传唱人员较多,有100~200人。他们的专业性强,传唱、编歌到位。

个人修养:全面阐述了壮族关于处理人们相互关系应当遵守的道德和规范,提出了道德教育和修养的途径和方法,反映了壮族人民对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的鲜明态度和善恶观,是壮族优秀传统伦理道德之集大成。

传承人蓝日茂(右三)在教弟子们唱壮族传扬歌中文名

文化特征

内容分类

壮族传扬歌是壮族民间伦理道德长诗的总称,它产生于明代,主要内容是揭露统治者、剥削阶级的不公行为,论述做人的道德规范和应承担的义务,以及如何处理好家庭内部关系等。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传扬歌手抄本《二十四孝》其中“第一孝”部分内容

壮族传扬歌没有情节,没有人物塑造,是专门用哲理性语言阐明伦理道德的民间长诗。

家庭伦理道德:阐明家庭的伦理道德,强调在家庭关系中以孝道为核心,对家庭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及各人在家庭中的权利和义务都做了阐明。社会道德:提出了公平、平等的要求,主张“以上补下”“掌印为民”。反对腐败懒惰和残酷剥削压迫,是壮族传扬歌所坚持的社会道德及其精粹所在。

艺术特征

壮族传扬歌原始古朴,极富民族文学性及教育、揭世、警人功能。

蓝日茂,男,瑶族,马山县古寨乡古寨村人,壮族传扬歌的代表性传承人,生于1970年2月,小学文化。10岁师从蓝天榜(已故)学唱传扬歌。他苦练唱功、唱技,不但掌握多种壮族传扬歌唱技,还充实和创新壮族传扬歌歌词,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为使壮族传扬歌能代代传承,多年来,他通过举办培训班的形式,积极把唱技传授给本屯和附近村屯爱好者,共培养了20多名弟子,为壮族传扬歌的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

社会影响

2020年12月,广西民族出版社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壮族传扬歌100首》《古诗汉壮对译》分享会”,亮相2020广西书展。广西壮文学校学生代表用壮汉双语朗诵《壮族传扬歌100首》《古诗汉壮对译》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