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中华民俗 > 民间艺术 > 石台唱曲:自打自唱民间戏曲表演

石台唱曲:自打自唱民间戏曲表演

明代中叶,由石台县珂田乡(今仙寓镇)的幸福村、台山村逐渐流行于全县境内的每个村落乃至东至、祁门等地。器乐曲牌有[喜孜孜]、[小开门]、[大开门]等。
表演分吹、拉、弹、唱等形式,并加以打击乐伴奏。起初出自昆曲[¡]昆曲,原名“昆山腔”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详情>的徽调坐唱。在历史演变过程中,汇聚了戏曲、民俗、宗教等诸多方面的信息,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当时有名气的有珂田卢家班、大演唐家班、占大李家班等。曲调有徽调、涓调、江西调和石牌调,并吸收傩的高腔、道士腔和民歌、山歌等声腔,如“二黄”、“西皮”等。明剧作家王骥德《曲律》中所载“两头蛮”即为石台唱曲。
唱曲,又称“坐唱”,一般以7—9人为班,以生、旦等行当为主,锣、鼓等乐器伴奏,不搭台、不化装,自打自唱的民间戏曲表演形式。


石台唱曲有大戏和小戏之分,遇什么活动,唱什么曲目,有《四喜》、《暖房》、《长春》、《张仙送子》等百余个。


石台唱曲多用于祭祀、祝寿、婚庆、贺屋、乔迁等民俗活动,表演时间不定,以宗族、家庭结成戏班,代代相传。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