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中华民俗 > 民间习俗 > 邵阳农历“三月三”的民俗

邵阳农历“三月三”的民俗



“荠菜煮鸡蛋”的做法如下:

1、清洗荠菜;

2、锅中放些水,摆入荠菜和鸡蛋;

3、大火把水煮开后,把鸡蛋壳敲破些再接着煮一会;

4、出锅,带着荠菜香味的鸡蛋就煮好了。


地菜即荠菜,别名野荠、地菜、护生草、鸡心菜,为十字花科植物荠菜的带根全草,生长于田野、路边及庭园,乡下有栽培,是一味药食同源的传统佳蔬。
人们吃了以后,脑壳就突然不痛了。
农历三月三,野菜煮鸡蛋,这是我们邵阳市家喻户晓的一个民间风俗。


“三月三,吃鸡蛋”。
每到这一天,人们就从田野里、山岗上采来一把野菜,洗净后放入锅内,加适量水,同鸡蛋一起煮,将鸡蛋煮熟后捞起食之,这既是美味食品,又可以健身治病。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一定要记得呷哟。

“三月三地菜煮鸡蛋”这个习俗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三月三前后一周,都可享用“地菜煮鸡蛋”。

据了解,地菜煮鸡蛋可以祛风湿、清火,而且还可预防春瘟,即一些流行性疾病,如流行感冒、流脑等。
“三月三,地菜煮鸡蛋”,是邵阳一带的俗话。特别注意:做地菜煮鸡蛋时,切记不要放食盐煮,因为放盐煮熟后的鸡蛋药用效果大打折扣了。

地菜又叫荠菜,我们隆回农家俗称“斑鸠菜”,根是白色的,叶面有细毛,叶边呈锯齿状。
趁着一抹春色,品尝清淡,鲜香的鸡蛋,美味、营养一样都不少,春天的餐桌由此变得生机无限。眼下,正是鸡“咯咯”下蛋的时节,春天的鸡蛋是嫩黄的、清新的、明媚的,而且新鲜。“隆回三月三,呷地菜煮鸡蛋,一年不脑壳疼”的民间习俗延续至今。据说它不仅是营养丰富,而且荠菜的药用价值也很高,民间有“农历三月三,荠菜赛灵丹”、“春食荠菜赛仙丹”的说法,由此可见荠菜煮鸡蛋的药用功效。


相传在楚地龙回岩口九龙山,人们因为风吹雨打,脑壳痛的病很常见。
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华夏神农路过此地,见乡民头疼难耐,便找来野鸡蛋和地菜。荠菜虽是野菜,但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而且钙、铁的含量也比较高,具有清热止血、清肝明目、利尿消肿之功效。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至少要恰两到三个用荠菜煮出来的鸡蛋,相传呷了后不会脑壳晕,还可驱邪避鬼。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