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舞蹈:挑花担子
挑花[¡]挑花,抽纱工种的一种,亦指刺绣的一种针法,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也称“挑织”、“十字花绣”、“十字挑花…详情>担是一种以歌舞形式表现的民间艺术。
挑花担时的唱词内容很丰富,有的是民间流传的传统唱词,有的是即兴发挥的口头文学。跟着二胡、三弦的伴奏,步调整齐划一。人们听到锣鼓声响自然辐凑聚集。
从小姑娘到老太太,经过长时间的操练,等到了表演的时候个个都不含糊。
花担,说的直白一点,就是扁担[¡]扁担是壮族互击体鸣乐器,独特的民间乐器,源于劳动工具和日常生活。常用于壮族民间舞蹈伴奏。在全国各地区…详情>两头挑着两个花篮。明艳的穿搭配上鲜妍的花朵,简直是一场秀色可餐的视觉盛宴。
肩上挑着一副花担起舞,这种舞蹈表演形式也算颇有特色的了。
现在我们在昆山农村见到的挑花担,多是自娱自乐、自编自演的挑花担,从歌词到舞蹈,都透露出一股时代气息。大多数唱词都属于民谣,不会弄出太拗口的话来,但这些直白的大俗话讲的却都是最真的故事。要的是副身板,并不挑剔身材。丑角一般都是男性,常反穿皮袄,手里握着一把破芭蕉扇插科打诨,与挑花担的女性搭档说唱。但这种舞蹈道具也是有讲究的。扁担和花篮以蔑竹削制,柔软而有弹性。
挑花担在昆山是一种大家喜闻乐见的即兴娱乐活动,以前在农村比较盛行。这也是挑花担长盛不衰,不断发展的表现。
她们头上戴着青底白角的三角包巾或者是花布头巾,身穿大襟纽襻布衫,腰间系着红绿彩带,脚下穿着绣花布鞋。逢年过节,或者遇着庙会,就会来一场盛大的挑花担活动。”唱起来有辙有韵有味。在表演之前,通常会打一通锣鼓。
比如《普陀经十股清香》:“一股清香一蓬烟,亦敬菩萨亦敬天,太阳落山亮北斗,满天佛珠传香烟。花篮里有的是彩纸剪出来的纸花,有的是时下应季的鲜花。佛经的加入使得唱词有点普世济人的韵味,增加了一点深度。
当然,有的地方为了能吸引大家观看,往往会找些面容姣好的小姑娘在前头“装门面”,当大家一听“挑花担子的来了”,马上撂下手中的活儿,纷纷围过来,看这些大姑娘,小媳妇在花丛中扭摆。挑花担的方阵成员并没有太严格的选拔标准。然后丑角开始吆场。扁担两头,始终姹紫嫣红开遍。还会把大段的佛经引入其中。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