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民族文化 > 民族风情 > 满族文化:舞蹈

满族文化:舞蹈



筵宴舞有《莽式舞》,是满族传统的舞蹈,不仅适用于筵宴,在民间也广泛流传。

舞蹈是人的本能,舞蹈是一种生命的展示。


满族人的舞蹈大体可分为祭祀舞、筵宴舞、民间舞三类。


《莽式舞》共九折十八式,反映了满族先人捕鱼打猎、骑射征战的生活,男舞雄健威武,女舞秀丽健美,舞中有怪蟒出洞一场,以人们取胜推向高潮,最后跳大圆场、盘龙舞结束。
(大概是如今的通俗歌曲的长辈吧?)

《鞑子秧歌》是流行于宁古塔一带的满族秧歌,它反映辽代女真人被契丹人压迫的生活,契丹首领(鞑子)经常污辱女真人,叫打女真,荐枕,满族老人(老妈子)靠斗智和鞑子周旋,保护青年妇女。
在跳舞的同时还要伴唱《请神调》、《排神调》、《背灯调》等歌。反映母女三人顶着盆来到河边,母亲教女儿练习打鱼,二女儿贪图玩耍不认真学,母亲嗔怒教之,二女学成之后,嘻笑着捕鱼而归。

满族人在风雪弥漫的自然中形成的宏伟气魄和博大的风格以及抗暴斗争的境界、正义感和不屈的性格,体现在舞蹈中的一拍一式,体现出的北方人的气质,应该鼓舞今天的人去热爱生活,懂得生活。


《笊篱姑姑舞》是用一种独特的舞具,独特的舞姿,表现满族青年对幸福生活的追求的一种舞蹈。
表演时,鞑子坐着软椅轿,前呼后拥入场,跳舞时,女人以吉祥舞步为主,男人(武士和猎手)扭起了模拟黑熊、老虎的动作,纯真可爱,朴实生动。满族舞蹈正是体现了这个民族骠悍勇敢的气质,它的魅力和美感并没有因时间的流逝消失。有男莽式、女莽式,两人相对而舞,旁人拍手而歌。

《拍水舞》又名茶茶扭,满族民俗之舞。
满族,历代居住在白山黑水的北方,有其北方民族集体思维的特点,有着狩猎民族独特风格的奇异形象。每行于新岁或喜庆之时。

民间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笊篱姑姑舞》《鞑子秧歌》《拍水舞》等。


满族入主中原后,《莽式舞》开始进入宫廷,规模越来越大,舞姿也趋于柔媚。
”“满洲有大宴会,主家男女,必更迭起舞,大家举一袖于额,反一袖于背,盘旋作势,曰莽式;中一人歌,众皆以“空齐”二字合之。另外,宫廷筵宴舞还有《喜起舞》和《扬烈舞》等,《喜起舞》称文舞,《扬烈舞》是武舞,这两种舞都是从《莽式舞》演变而来的。
“满洲人家歌舞,名曰“莽式”。

祭祀舞有《腰铃舞》、《单鼓舞》、《抓鼓舞》《野人舞》等,舞蹈动作多变,舞姿刚劲,特别是腰铃声与鼓声有节奏和谐的配合,声形具备,引人注目,别具一格。
舞者手持笊篱,边舞边歌,歌词通俗、流畅,韵脚灵活,可以即兴编唱。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