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中华民俗 > 民间艺术 > 西山酒歌

西山酒歌

概述:

陕西西山的酒歌分许多种,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下有不同的酒歌。是最具原生态、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的一种说唱艺术。流传的只有几十种。有欢庆丰收时唱的《雀雀算账》,有朋友聚会时唱的《大吉利》,有结婚喜庆时唱的《闹洞房》,还有老人祝寿时唱的《祝寿歌》。从歌词的来源来看,酒歌主要是来源于人们对生产与生活的理解,这种酒歌的内容诙谐而幽默,主要是当地民间小曲的延伸;如《雀雀算账》《闹洞房》《闹五更》等。也有一部分是来源于民歌;如《石沟子担水》《女贤良》等。还有一小部分是古代文人的作品流传《洛阳桥》等。西山酒歌倾注着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和独特的艺术思维。

西山酒歌

。西山酒歌不同于中国少数民族的酒歌,适用于很多场合,并不是一个场合唱一种词曲,喝酒的人可即兴唱起,词也可即兴发挥。风趣幽默,嘲讽戏谑,皆成艺术,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传承谱系

酒歌是人民群众自娱自乐的一种说唱艺术,没有固定的传承法则,只是相互传唱。可能产生于先秦宫庭及军队,盛行于两汉时期,属于民间流传。

相关物品

歌没有固定的器具,人们在聚会饮酒时信手拿来任何东西都可为道具。

主要价值

。西山酒歌可能源于宫庭,流传于民间,盛行于两汉,经久不衰,具有研究价值。

双人合唱(洛阳桥)

。西山酒歌可能源于宫庭礼仪,传颂于民间,汲溶了各地民歌民调的精华,内容丰富多彩,形成自己独特风格,属原生态说唱艺术。

历史渊源

西山酒歌可能源于宫庭,流传于民间,盛行于两汉,无历史记载。凤阁岭镇位于陕西省的最西端,与甘肃省天水市北道区三岔镇(又叫吴砦镇)隔河相望,是秦岭与陇山的交汇之处,先秦“陈仓渭水道”关节点,古代军事要塞“燔史关”所在地,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历史上,这里交通发达,南自成都,西有兰州、西宁,东从西安而来的商旅都要在这里宿营驻店。形成了东西南北文化的大交融和大聚合,同时赋予了西山酒歌包容万千的特点。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宝鸡电视台和《宝鸡日报》等媒体均有专题介绍,引起社会关注。

主要特征

流传于陈仓区西部山区凤阁岭一带的酒歌,是最具原生态、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的民间群众性自娱自乐的一种说唱艺术。是将原生态的民歌民调、民间歌舞小曲与行拳酒令相溶合而形成的一种唱词朴实,语言幽默,喻意深长的具有极强地域特色的酒令歌。从内容而言,主要是来源于人们对生产与生活的感悟与理解,这种酒歌的内容诙谐而幽默,教化育人,寓意深刻。一部分是来源于民歌,唱词朴实顺畅,内容丰富,唱腔优美动听;还有一小部分是古代文人的作品流传,则歌词工整,唱法严谨。从曲调与发音来看,西山酒歌是中国文化的大聚合,调有当地社火小曲调、关中眉户调、陕北民歌调、青海花儿调、四川号子调等等。音有南腔也有北调。将各地好的曲调、唱词与酒令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民歌方式——酒歌。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