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有乘船直抵平山堂脚下的。据有关部门统计,1989年这年的香会期,出入观音寺庙门的人达15万之多。届时,北起滨海,南到苏南乃至沪皖等地香客,亦陆续赶来进香。不管从哪条路来,所有香客都按先来后到自行成排的用小木凳做拜垫,三步一磕头,直磕到山门或庙门,再进香烛敬香,躬身跪拜。亦为扬州最盛的庙香会。然后到天王殿外”梵天寺去烧香,以敬寺外诸方神灵,最后买上一束茴香草带回,以”还乡得福”。庙会这天,从城乡各方抬来的、内有观音塑像的神往观音山,轿前由四面大铜锣助威,再由疯狂跳跃的马披前香客队伍尾随神桥之后。据民间传说,农历二月十九是观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佛教菩萨名,为梵文的意译,亦译作“光世音”,新译“观自在”“观世自在”,音译“阿婆卢吉低…详情>的生日,农历六月十九是观音菩萨的成道日,农历九月十九是观音菩萨的出家日。
农历六月十九是扬城一年一度的观音山香会。每逢香会期,观音山乃至平山堂下的东西路边,遍搭布帐、凉棚,昼夜出售香烛、茶水、食品和小玩具,还有测字、相面及各种江湖杂耍人等夹杂其中,一时繁华喧闹,盛于城内店。逢庙停轿烧香”告庙”;遇桥鸣放鞭炮”报桥”,逶迤数里,缓缓行至观音山。
这天观音山香火最为旺。
扬州观音山位于大明寺东侧,是山寺的代表,有“第一灵山”之称。也有给僧人献素果、糕点等食品的,谓之”结缘”。其中,以六月十九最得声名之盛。
这一天,有时还举行庙会(不是每年都有)。所有的进香者都身穿清洁的青色衣裤,膝绑草纸等软物,肩背写有”朝山进香”字样的黄色香袋,手持红色小木凳,东路从长春桥,南路自五亭桥,西自司徒庙,西南路自念泗桥,拥向观音山。
敬过正香,有的给佛前长明灯施舍灯油,有的献长幡,有的献幔帐,有的给观音佛像献披风。十八日晚即有人上山敬香,十九日天未亮即有人到寺里烧头香。
观音山香会起源于明代,兴旺于清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切实执行,每逢六月十九日这一天,前往观音山的香客和游人都在5万人以上。每逢这三日,扬州北郊观音山人潮人海,四乡八镇的信男信女纷纷涌到,形成万人痴狂的观音山香会。再步行或乘船离去。每年此时,观音山都将迎送数十万的香客。
扬州观音山香会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