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中华民俗 > 民间习俗 > 香港民间习俗 大澳端午龙舟游涌

香港民间习俗 大澳端午龙舟游涌



龙舟[¡]龙舟,是龙和舟的合体,最早是祭神祭河神祭水神用的,后来与端阳节结合在一起,实际上端阳节以前就有龙舟了…详情>游涌渊源

大澳端午龙舟游涌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所界定的「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类别,是全香港独有的传统社区活动,具有重要的历史、社会和文化价值,故成为香港首批向国家文化部独立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之一。
而在“送神”仪式后,行会成员会聚餐过节。

在五月初五端午节早上,扒艇行行会成员划龙舟到杨侯庙后的宝珠潭山边采集青草,然后将草放进龙口,称为「采青」。


接着进行的活动,就是「游涌」,当地人又称之为「游神」,由龙舟拖着载有神像的小艇巡游各水道,沿途为水中的幽魂化衣,也就是焚烧金银衣纸,棚屋居民也同时朝着巡游的龙舟焚香拜祭,祈求合境平安。
行会成员于农历五月初四早上顺序前往大澳四间庙宇即杨侯庙、天后庙、关帝庙、洪圣庙请出小神像,接返各行会供奉祭祀。当天晚上,行会成员亦会聚餐,庆祝端午节,也是成员欢聚的时刻。令大澳人振奋的是,这项延续了一百多年历史的节日庆典刚刚获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行会成员划龙舟到杨侯庙、天后庙、关帝庙和洪圣庙请出小神像,沿途焚烧金银衣纸,为水中的幽魂化衣。

每年端午节,大澳三个传统渔业行会,即扒艇行、鲜鱼行和合心堂,均举办传统「龙舟游涌」宗教活动。
行会的长老又以雄鸡血混到白酒,然后洒到龙头、龙尾及船身上,称为「喝龙」,有辟邪之意。游涌完毕后,三条龙舟进行竞渡表演,以娱乐神明。小渔村也能累积巨大的文化宝藏!正当全球华人以包粽子、赛龙舟等活动庆贺端午节时,慕名来观赏当地的“龙舟游涌”仪式。由当地三个传统渔业行会,即扒艇行、鲜鱼行和合心堂合办,旨在祈求合境平安。但政府禁止市民饲养活鸡,此仪式现已无法进行。至下午,各行会进行「送神」,把神像送回各庙宇。

大澳龙舟游涌是全香港独有,在华南地区也是凤毛麟角。


相传在百多年前,大澳出现瘟疫,渔民用龙舟拖载有从各庙宇接来的神像的小艇巡游水道,瘟疫得以驱除。
之后,这个当地称为「龙舟游涌」的传统维持到至今。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