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中华民俗 > 民间习俗 > 山西临猗万荣的吃会子

山西临猗万荣的吃会子



会子又叫“会”,由同村义气相投的同龄人组成。
会首早早就开始准备宴席,会子相聚是大事,宴席一定要比请亲戚更加丰盛。谁发了财,谁还需要帮衬,一夜下来,人人心里有数。黄河沿岸民风淳朴,重感情,讲义气,人与人相处掏心窝子,往往把大伙儿的事看得比自己的事还重要,这可能是会子形成的基础。一门会子里,谁什么时候回来,谁不回来,早就相互告知。这种结社比宗族关系更紧密。

近些年,这一带青壮年经商者颇多,大家天南海北,平时见面机会极少,春节相聚更为难得。
因而,吃会子,较过去更为隆重热烈。会子门的人,若住在城里,要提前一两天回来,大家在一起彻夜长谈,交流见闻,互通信息。一个会子里的人见面不称名道姓,互称会仗。入了一个会子,从此就是弟兄,抱成团,无论你走到哪里,当了多大官,发了多大财,一个会子里的人如有事,一定要倾力帮助。妻子叫会婆婆,也参与其中。会子以窝论,一窝会子有十几人至二十几人不等,不同年龄的人组成不同的会子,一家有几个男人就有几窝会子。过去,年成不好的时候,就是一家凑一碗面几勺油,也要炸个油糕什么的,让大家聚聚。

春节是会子相聚的好机会,会首要摆好宴席,请会仗来家里大吃一顿,此为吃会子。
会子有会首,或轮流担任,或大家推选。一家有红白事,大家都有义务帮助,最脏最累的活都是会子门干,礼金也会比别人多几倍。
吃会子,源于古老的民间结社,至今流行于临猗、万荣一带的黄河沿岸。

家里有事,事主会酌情启动几窝会子,看是老辈的会子还是小辈的会子,老大的会子还是老二的会子。到聚会那天,会婆婆都来帮忙,孩子也来凑热闹,没有客套,惟有友情,男人女人,大人小孩,嬉戏闹骂,亲如一家。听一位入会子的朋友说:前两年,他们会子中有人新房落成请客,在外边做生意的、工作的,都千里迢迢赶回来,有北京、上海、广州的,热闹一两天,再赶回去。及至离别,仍依依不舍。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