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永兴民俗古村:文子洞
文子洞新庄兴建于清末民初,由刘世焜所建。古村落的修建历时数载,先由南门大厅开始修建,最后一栋建于1934年,墙砖有清晰的纪年记载。每有危急,四扇大门派专人守护,村里人外出挑水,劳作回来,守护人员从瞭望孔观望后才可开门放入,防范之严密可见一斑。如今太平盛世,围墙、碉堡已不复存在。屋顶高高翘起的马头墙,异彩纷呈,成为古村落独特的建筑景观。
文子洞古村落具有完善的防御措施,坚固如磐。
抗日战争时期,文子洞曾遭受过战乱。1944年,2000多名国军抗日官兵伤员驻扎在马田镇和高亭司一带,文子洞也驻扎了一部分伤员。占地面积16771平方米,建筑面积10959平方米,由6个大厅,70余间民房组成,村内建有朝门、晒谷坪、私塾、碉堡、仓库、牲畜栏、围墙,水塘、水井等配套设施。
从朝门而入,首先看见晒谷坪,然后才是前后两排大屋。大厅共有12个房间,二进式结构,房内上下两层,地面泥土铺就,凉爽舒适,散发着泥土的气息。二楼清一色木板楼面,透气舒适。
后排的布局和前排基本一致,也是由3个大厅并列而成。厅堂居中,两翼伸展,两侧厢房对称。
壁上的彩绘,檐下的木雕[¡]木雕是雕塑的一种,在我们国家常常被称为“民间工艺”。木雕可以分为立体圆雕、根雕、浮雕三大类。木雕是从…详情>,墙角的石雕,窗棂的花鸟,丰富多彩。古村落的美渗透在青砖灰瓦,雕梁画栋、飞檐飘脊中。沿小巷拾阶而上,大约2米的高度,就是后排连体大屋。一条麻石长街横亘在村中间,把村庄一分为二。1944年冬天,村庄遭到日军飞机的轰炸。村头的马头墙倒了半边,墙角至今还留有斑斑弹痕。大厅中庭,左右两翼共有5扇大门,只要把大门一关,里面就是一个独立的空间。整个村庄大门之中套着小门,户户独立,却又家家相通,既能相互照应,又可守望相助。前排是3栋独立却又相连的小院,当地人称这些小院为厅。每个厅结构一致,内有4间民房,可住4户人家。厅中有一个天井,用来采光透气,中间有一条2米宽的小巷。巷内开有小门,可以连通整座村庄。据说,村庄前后曾修建了两座碉堡,3米高的围墙把整个村子围得严严实实。土匪盗贼休想入村一步。一架厚实的木梯连接楼面和地面两个空间。
中间大厅是祭祀祖先的地方,廊檐庭阁,曲径通幽。
文子洞古村落位于马田镇和平村,坐北向南,地形南北狭长,是一个保存较为完整的古村落。据村中客厅石壁记载,其刘氏先祖系板梁刘氏后裔,嘉庆十七年十月二十四日由板梁迁徙此地,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从大厅的最南端走到最北端,晴雨无碍。厅内开着5个天窗,采光通风。前后朝门,石街两端,都设有防护门、瞭望孔、枪眼。大门一关,里面就是一个安稳的世界。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