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好日子网 > 中华民俗 > 民间习俗 > 陕西洛川婚俗拉枣枝

陕西洛川婚俗拉枣枝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拉枣枝歌》里有了这样的唱词:

鞭炮响,喇叭叫,

花轿转眼就来到。
寒冬腊月,是洛川塬上人家婚嫁的黄金月份,吃过午饭,村里老少早早在娶媳妇人家的大门外等候,一为亲眼目睹新娘子的美丽容颜,二为欣赏拉枣枝者吟唱《拉枣枝歌》的情趣,拉枣枝者若是一个口齿伶俐、文思敏捷、见景生情的人,则会赢得全村人的一片赞誉声。步入二十一世纪,洛川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一代的婚礼主持人应运而生,他们现编现唱,又为《拉枣枝歌》赋上了新时代的诗意:

从西安,到洛川,

如今乡俗不一般。


随着岁月的更替,在洛川塬上,形成了独特的《洛川拉枣枝歌》。

素有“民间艺术之乡”美称的洛川县,从古至今流传着“拉枣枝”的婚俗。
祖辈留下的《拉枣枝歌》开头是这样的:

桌子翻过腿朝天,

红布兰布围一圈。
新娘子进村下车(轿),头一个闹婚的红火场面便是拉枣枝,只见拉枣枝者不慌不忙,稳重大方,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吐字清晰,声若洪钟,把男女双方从订婚到结婚的整个过程述说得一清二楚,夸了男方夸女方,夸了嫁妆夸陪房,逗得客人主人开怀大笑,把婚礼的气氛推得热热闹闹,红红火火。

组合柜,榆林毯,

沙发冰箱和彩电。


……

岁月流逝,时代变迁。


进了院,往上观,

三眼砖窑院上边,

苹果树栽在院两边,

新郎官,好容颜,

新娘赛过女貂禅,

劳动致富莫弹闲。


花轿接亲走得慢,

开上汽车跑得欢。


据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姜献琛《洛川乡土志》记载:“新妇下轿,即用枣枝上栽核桃大枣面兔,扫帚上栽纸花,名为拉花头”。


大红喜字贴前边,

嫁妆陪下一大滩。
拉枣枝的人多由新郎的姐夫或姑夫担任,枣枝上栽的面兔核桃大枣各有象征意义:面兔象征小两口聪明伶俐如同活泼的小兔;核桃是洛川方言咕叨(吵架)的谐音,《拉枣枝歌》有“枣子头上栽核桃,小两口见面不咕叨”之说,意喻夫妻和睦相处,少生矛盾;大栆,“枣”与“早”同音,有公婆期盼早生贵子之意,而扫帚则有驱恶避邪之说。

红顶子,绿绰檐,

轿穗子,裤腿子翻,

桌子圪崂入麦秸,

麦秸上头铺棉毡,

竹子秆,绑两边,

四个轿夫抬得欢,

走一岭,转一弯,

苏玲响,马叫唤,

不知不觉到门前……

这段唱词把昔日那种物质贫困、交通不便、因陋就简的婚庆场面描述得活灵活现。
其內容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变化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新媳妇下轿,燃放鞭炮开始,拉枣枝者手执枣枝,引领新媳妇进大门拜天地入洞房之后,才将枣枝扫帚放在洞房的一角,枣枝扫帚要到新婚百日之后才能从洞房拿出。


还有古规没有变,

公鸡母鸡车里边!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
©好日子网 Good-Day.CN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