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珠海乾务飘色
飘色集文学、戏剧、音乐、雕刻、服饰于一体,每屏飘色都有一个精彩故事,选俊俏孩童充当“色心”,把他(她)装扮成惟妙惟肖的故事人物,靠着一支巧妙伪装起来的色棍将“色心”人物凌空竖起,飘然若仙,给人奇妙的遐想。
乾务飘色最引人注目的是由七至十岁小孩扮演民间故事或历史典故中的人物,飘立在色棒上,造型独特,极具欣赏价值。
珠海斗门区乾务飘色是综合性的民俗艺术活动,每一台飘色都是一个民间故事或传说,包含着深厚的民间文学内涵。一台飘色就是一个艺术舞台,展示着文学、戏剧、音乐、造型、雕刻、服饰等艺术于一体的“百科艺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明朝天启年间(1621-1627),乾务举人梁国栋任江西省彭泽县令时,仿造了江西飘色的三支色棍带回家乡并传授表演艺术而流传至今。
乾务飘色迄今已有几百年历史。该乡所制作的三台飘色:乾东的“喜鹊练梅”、乾西的“蟛蟹过江”、乾北的“仕林祭塔”,每逢春节或重大节日汇色巡演,热闹非凡。2007年6月,乾务飘色被列为广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990年10月28日,乾务飘色应邀参加珠海市建市10周年庆典,接受江泽民、杨尚昆等国家等领导人的检阅,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阅读提示:各地域产生的传统或文化并一定都是合理的/文明的,请用审视的眼光阅读,不要迷信,如某些陋习、不人道行为等并不值得学习与推广。